譯注是什么意思
- 譯 (譯)yì ㄧˋ1)把一種語言文字依照原義改變成另一種語言文字:~本。...
- 注 zhù ㄓㄨˋ1)灌進(jìn)去:~入。~射。大雨如~。2)(精神、力量)集中...
- 譯電 yìdiàn(1)[encode;encipher]∶把文字譯成電碼(2)[decode;decipher]∶把電碼譯成文字
- 譯法 翻譯的方法。 ? 《齊魯學(xué)刊》1986年第2期: “《譯注》認(rèn)為如果把‘何有于我哉’譯為‘這些事對我有什么困難呢’, 這種譯法便不是 孔子 謙虛之辭。” ? 《歷史知識》1986年第2期: “《大唐西域記》對Cina一詞的譯法, 表明 唐 代已有以‘漢’作為 中國 代稱的傾向。”
- 譯界 翻譯界。 ? 魯迅 《熱風(fēng)?不懂的音譯》: “這‘屠介納夫’和‘郭歌里’, 雖然古雅趕不上‘柯伯堅’, 但于外國人的氏姓上定要加一個《百家姓》里所有的字, 卻幾乎成了現(xiàn)在譯界的常習(xí)。” ? 《修辭學(xué)習(xí)》1986年第2期: “把只有在我國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才會有的人和事, 硬塞到外國人寫的作品里去, 就會令人感到不倫不類, 甚至成為譯界趣談。”
- 譯校 翻譯并校勘。 ? 《書林》1986年第2期: “另一方面對采用的作品進(jìn)行譯校。”
- 譯著 1. 翻譯、著述。 ? 魯迅 《書信集?致夏傳經(jīng)》: “我所譯著的書, 別紙錄上, 凡編譯的, 惟《引玉集》, 《小約翰》, 《死魂靈》三種尚佳, 別的皆較舊。” ? 瞿秋白 《致胡適書》: “我以一個青年淺學(xué), 又是病體, 要擔(dān)任學(xué)術(shù)的譯著和‘上大’教務(wù)兩種重任。” 2. 翻譯的作品。 ? 魯迅 《二心集?“硬譯”與“文學(xué)的階級性”》: “讀了會‘落個爽快’的東西, 自有新月社的人們的譯著在。”
- 譯本 yìběn翻譯成另一種文字的本子:這部著作已有兩種外文~。
- 譯碼 yìmǎ[decode;decipher] 把編成電碼的電報從電碼轉(zhuǎn)換成普通語言
- 譯文 yìwén翻譯成的文字。
- 譯碼器 譯碼器 基本解釋:將已編碼的信息恢復(fù)為原信息的裝置。由“與”門、“或”門電路組成。可將二進(jìn)制編碼所含信息譯出,以實現(xiàn)其操作,用于寄存器地址譯碼和指令譯碼。或?qū)⒍M(jìn)制碼譯成十進(jìn)制碼,通過顯示裝置顯示出相應(yīng)的十進(jìn)制碼。
- 譯換 一種語言的語詞用另一種語言的語詞去替換。 ? 魯迅 《花邊文學(xué)?奇怪(二)》: “他對于‘對象’等等的界說, 就先要弄明白, 當(dāng)必要時, 有方言可以替代, 就譯換, 倘沒有, 便教給這新名詞, 并且說明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