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源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bīngyuán
士兵的來源:~充足。
- 兵 bīng ㄅㄧㄥˉ1)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
- 源 yuán ㄩㄢˊ1)水流所從出的地方:河~。泉~。發~。~遠流長。~頭...
- 兵火 bīnghuǒ戰火,指戰爭:~連天ㄧ書稿毀于~。
- 兵法 bīngfǎ古代指用兵作戰的策略和方法:熟諳~。兵符[bīngfú]①古代調兵遣將的符節。②兵書。
- 兵災 bīngzāi戰亂帶來的災難。
- 兵油子 bīngyóu zi指久在行伍而油滑的兵。
- 兵燼 猶兵火。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兵燼所經, 玉石俱毀, 況書宜火物也。”
- 兵氣 1. 戰爭的氣氛。 ? 《漢書?燕剌王劉旦傳》: “謀事不成, 妖詳數見, 兵氣且至, 奈何?” 唐 王昌齡 《宿灞上寄侍御王與弟》詩: “昨聞羽書飛, 兵氣連朔塞。” ? 明 李東陽 《風雨嘆》詩: “ 潼關 以西兵氣多, 蘆笳吹塵塵滿 河 。”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樓看月》詩: “直北再瞻兵氣勁, 龍沙早雪是今年。” 2. 士氣。 ? 唐 杜甫 《新婚別》詩: “婦人在軍中, 兵氣恐不揚。” ?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 “兵氣回飛鳥, 威聲沒巨鰲。” ? 仇兆鰲 注: “兵氣二句, 言軍勢之振。” ? 溥偉 《讓國御前會議日記》: “惟軍餉緊要, 餉足, 則兵氣堅, 否則氣餒兵潰, 貽患甚大。”
- 兵燧 猶烽燧。 古代邊防報警燃舉的煙火。 借指戰亂。 ? 清 龔自珍 《平均篇》: “至極不祥之氣, 郁于天地之間, 郁之久乃必發為兵燧, 為疫癘, 生民譙類, 靡有孑遺, 人畜悲痛, 鬼神思變置。” ? 王闓運 《李仁元傳》: “ 江西 院司知兵燧日遠, 因議轉餉。”
- 兵燹 bīngxiǎn〈書〉戰爭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藏書毀于~。
- 兵毀 猶戰火。 ? 元 劉塤 《隱居通議?鬼神》: “未幾, 此屋遭兵毀蕩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