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伎造句
- ”隋代,清商伎中配備此器。
- 清樂或清商伎,保存了漢魏以來的傳統舊樂。
- 隋文帝還設七部樂,內有《清商伎》,是重要的舞蹈內容。
- 隋大業中(605~608),增《康國伎》、《疏勒伎》成九部樂,并將《清商伎》列為首部,改《國伎》為《西涼伎》。
- 開皇初(581年)定令置《七部樂》:《國伎》、《清商伎》、《高麗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
- 隋大業中(公元605-608年間),增《康國伎》和《疏勒伎》,同時將《清商伎》列為首部,改《國伎》為《西涼伎》,遂成《九部樂》。
- 隋文帝開皇初(581年)定令置《七部樂》:《國伎》、《清商伎》、《高麗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
- 隋代開皇初(約581~585)制七部樂:①《國伎》、②《清商伎》、③《高麗伎》、④《天竺伎》、⑤《安國伎》、⑥《龜茲伎》、⑦《文康伎》(即《禮畢》)。
- 伎樂是指在露天演出的音樂舞蹈劇,即我國的樂舞,由于隋初設置國伎、清商伎、高麗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七部樂而得名,傳入日本后或稱伎樂舞。
- 隋文帝極重視音樂,文帝開皇初(約581~585)制七部樂:①《國伎》、②《清商伎》、③《高麗伎》、④《天竺伎》、⑤《安國伎》、⑥《龜茲伎》、⑦《文康伎》(即(禮畢))。
- 用清商伎造句挺難的,這是一個萬能造句的方法
- 隋統一全國后,集中整理了南、北朝各族及部分外國樂舞,制訂《七部樂》:一、《國伎》;二、《清商伎》;三、《高麗伎》;四、《天竺伎》;五、《安國伎》;六、《龜茲伎》;七、《文康伎》,即《禮畢》。
相關詞匯
用"伊伎"造句,
用"空中伎"造句,
用"伎女"造句,
用"把伎"造句,
用"高麗伎"造句,
用"壹伎"造句,
用"聲伎"造句,
用"才伎"造句,
用"樂伎"造句,
用"調伎"造句,
用"清商"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