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書院造句
- 曾在廣陵梅花書院纂修《鹽法志》。
- 梅花書院的諸生中有不少學有成就者。
- 道光末回鄉后,曾一度主講揚州梅花書院。
- 上嵌同治五年仲者吳讓之書“梅花書院”額。
- 后,梅曾亮在道光末年、咸豐初年主講揚州梅花書院。
- 如揚州學派知名學者劉文湛,凌曙即受業于梅花書院。
- 圍內有祠堂、廳堂、內花園、戲臺、小花洲和梅花書院。
- 《<恥躬堂文集>序》:“咸豐元年,曾亮主講梅花書院。
- 嘉慶九年至十年,曾召樂鈞至幕中,主揚州梅花書院講席。
- 在東關街重建書院,由名書畫家吳讓之書寫“梅花書院”雕成石額。
- 用梅花書院造句挺難的,這是一個萬能造句的方法
- 明嘉靖中建,初名甘泉書院,又名崇雅書院,清雍正十二年改為梅花書院。
- 1990年已將梅花書院的房屋長廊以原貌翻新,并在校門口砌磨磚門樓一座;甚古雅。
- 梅花書院的遺跡有楠木廳一座,書樓兩座,長廊一條,“梅花書院”石額一塊。
- 梅花書院先后考中狀元4人,包括興化人李春芳、寶應人王式丹、儀征人陳儼等。
- 后,學校規模逐漸擴大,校地由左衛街梅花書院舊址遷至大汪邊,拓校基百余畝。
- 乾隆四十二年(1777),馬曰?的兒子馬振伯呈請將梅花書院歸公,改由鹽務衙門管理。
- 當時,主持君山梅花書院的諸生何春煦,將這四個字摹勒后,懸掛于書院仰止堂內。
- 同治七年(1868年)該處讓位于安定書院,梅花書院遷至左衛街官房,即今址,距今已123年。
- 清嘉慶十四年(1809),梅花書院一次送考就有4人被選中,其中洪瑩殿試第一,中了狀元。
- 時期的梅花書院與揚州另一大書院安定書院互用學師,使人才得以交流,影響得以擴大。
相關詞匯
用"梅花"造句,
用"梅花套筒"造句,
用"梅花糕"造句,
用"程梅花"造句,
用"梅花槍"造句,
用"望梅花"造句,
用"梅花酥"造句,
用"梅花驛"造句,
用"梅花菊"造句,
用"梅花掌"造句,
用"書院"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