鰒是什么意思
- (鰒)
fù ㄈㄨˋ
1)〔~魚〕軟體動物,貝殼橢圓形,生活在海中,肉可食。亦稱“鮑魚”。貝殼中醫入藥,稱“石決明”。
- 鰉 (鰉)huáng ㄏㄨㄤˊ1)〔~魚〕形狀像鱘魚,體形為長紡錘狀,長可達五米,生活在海洋中,夏季在江河中產卵。肉可食,鰾和脊索可制膠。亦稱“鱘鰉魚”。
- 鰍鳣 見“ 鰍鱔 ”。
- 鰉冰 鰉魚的軟骨。 脆軟可食。 ?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附錄引 明 沈周 《盒子會辭》: “豹胎間挾鰉冰脆, 烏欖分攙椰玉生。”
- 鰍鱔 泥鰍和鱔魚。 泛指小魚鮮。 ? 《荀子?王制》: “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 罔罟毒藥不入澤。” ? 漢 王褒 《四時講德論》: “鰍鱔并逃, 九罭不以為虛。” ? 宋 程垓《滿江紅》詞: “臥后從教鰍鱔舞, 醉來一任乾坤窄。” ? 清 龔自珍 《尊任》: “應龍入眢井, 不瞑目以待鰍鱔之飽龍肉。”
- 鰉糟 糟漬的鰉魚。 ? 清 曹寅 《滿江紅?烏喇江看雨》詞: “蕨粉溢, 鰉糟滴。”
- 鰍鱽 泥鰍和刀魚。 泛指小魚。 ?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 “弋林驅雀鷃, 漁澤從鰍魛。”
- 鳈 (鰁)quán ㄑㄩㄢˊ1)〔~魚〕體長十余厘米,深棕色,為中國東部平原地區特產的小魚。肉可食。
- 鰍魚 即泥鰍。 ? 宋 吳坰 《五總志》: “ 長安 有龍戶, 見水即知有龍, 或引出, 但如鰍魚。” ? 《水滸傳》第九回: “大擂棒是鰍魚穴內噴來, 夾槍棒是巨蟒窠中竄出。” ? 雁翼 《黃河帆影》詩: “尋找著野水鴨生下來的蛋兒, 或在泥水里捉幾條溜滑的鰍魚。”
- 鳉 (鱂)jiāng ㄐㄧㄤˉ1)〔~魚〕體長三至四厘米,側扁,生活于池沼、水溝和水田中,善食孑孓,分布于中國、韓國和日本。亦稱“青鳉”。
- 鰍鰕 鰍鰕(鰍鰕)拼音:qiū xiā 注音:ㄑㄧㄡ ㄒㄧㄚ 詞語解釋亦作“鰌蝦”。泥鰍和蝦。泛稱小魚鮮。 三國 魏 應璩 《報東海相梁季然書》:“觀夫 任公子 之所釣,此謂鰌鰕,未足為吾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