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是什么意思
- cí ㄘˊ
1)一種用江米(糯米)做成的食品:~粑。~團(tuán)。~糕。
- 糍團(tuán) 糯米粉制成的糕團(tuán)。
- 糌粑 藏 族的主食。 青稞麥炒熟磨制成面, 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 捏成小團(tuán)而食。 ? 成仿吾 《萬水千山只等閑》: “參加運(yùn)糧隊(duì)的 藏 民都很積極, 不要報(bào)酬, 自帶糌粑路上吃。” ? 《人民文學(xué)》1978年第10期: “ 宗本 怕你家里沒有吃的, 讓我送一點(diǎn)糌粑和酥油來。”
- 糍巴 用糯米蒸熟搗制而成的餅。 ? 清 唐訓(xùn)方 《里語徵實(shí)》卷中上: “蒸糯米揉為餅曰糍巴。”
- 糌 zān ㄗㄢˉ1)〔~粑〕青稞麥炒熟后磨成的面,是中國(guó)藏族人的主食(“粑”讀輕聲)。
- 糍筒 粽子的別名。 ? 宋 陸游 《初夏》詩: “白白糍筒美, 青青米果新。”原注: “ 蜀 人名粽子為糍筒。”
- 糋 jiàn ㄐㄧㄢˋ1)煎餅。
- 糍粑 cíbā[cooked glutinous rice pounded into paste] 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
- 糊里胡涂 糊涂。 ? 《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 “你昨兒晚上, 困的糊里糊涂的, 是怎么給拉岔了?” ? 《老殘游記》第十三回: “ 翠環(huán) 此刻心里一點(diǎn)主意沒有, 看看他們傻笑, 只好糊里糊涂, 陪著他們嘻嘻的傻了一回。” ? 巴金 《將軍》: “他住了下來, 就糊里糊涂地混過這幾年。”參見“ 糊涂 ”。
- 糍糕 1. 《周禮?天官?籩人》“羞籩之實(shí), 糗餌、粉糍” 唐 賈公彥 疏: “今之糍糕皆解之名出于此。”一本作“ 糍糕 ”。 2. 用糯米煮飯搗爛或用糯米粉制成的糕。 ? 《周禮?天官?籩人》“羞籩之實(shí), 糗餌、粉糍” 唐 賈公彥 疏: “今之糍糕皆解之名出于此。”一本作“ 糍糕 ”。
- 糊里糊涂 hú lǐ hú tú 【解釋】認(rèn)識(shí)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tài)【示例】~是辦不好事的【拼音碼】hlht【燈謎面】七斤面粉調(diào)三斤漿糊;水壺熬粥;葫蘆里看地圖【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指對(duì)事物認(rèn)識(shí)不清【英文】soft in the 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