鈸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鈸)
bó ㄅㄛˊ
1)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兩個圓銅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綢條等用以持握,兩片相擊作聲。
·參考詞匯:
cymbals
- 鈸(詞) [cymbal]打擊樂器。由金屬制成的圓盤,演奏時可用鼓槌敲擊或兩片互擊。為相當古老(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1200年)且普遍的樂器,自古以來就流傳于中東一帶,主要用作舞蹈者的樂器。13世紀以前傳入歐洲,西方管弦樂隊中用的鈸源自18世紀盛行的土耳其軍樂隊。亞洲的鈸通常較扁平,中東和西方的鈸中間常有一穹頂或突起,碰擊時只有邊緣接觸。長久以來土耳其以精密的技術制造出最好的鈸。流行音樂中,鈸不用手敲擊,而是懸掛在棒狀架上輕觸或打擊,水平放置的踩鈸可以用踏板輕輕碰擊之。
- 鈽 (鈽)bū ㄅㄨˉ1)金屬板。
- 鈸子 即鈸。 ?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胡部》: “合曲時亦擊小鼓鈸子, 合曲后立唱歌。”
- 钷 (鉕)pǒ ㄆㄛˇ1)一種人造的放射性元素。钷的乙種射線能使磷光體發光,用來制造熒光粉、航標燈,亦用來制造小而輕的原子電池。·參考詞匯:Promethium(Pm)
- 鈸帽 清 代的鈸形官帽。 ? 清 葉紹袁 《啟禎記聞錄》卷六: “十二月奉新旨, 官民俱衣 滿洲 服飾, 不許用 漢 制衣服冠巾, 由是撫按鎮道, 即換鈸帽箭衣。”
- 鈳 (鈳)kē ㄎㄜˉ1)化學元素“鈮”的舊譯。2)〔~??(mǔ)〕小鍋。·參考詞匯:Cb
- 鉞 (鉞)yuè ㄩㄝˋ1)古代兵器,青銅制,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殯葬用。2)古星名。·參考詞匯:tomahawk不避斧鉞 不辟斧鉞 白旄黃鉞 刀鋸斧鉞 斧鉞
- 缽龍 缽中之龍。 事本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秦?僧涉》: “ 僧涉 (一作 沙公 )者, 西域人也……能以秘祝下神龍。 每旱, 堅 常使之咒龍。 俄而龍便下缽中, 天輒大雨”。
- 鉞下 猶言在主管將帥的指揮之下。 書箋開頭表示尊敬的常用套語。 ? 南朝 梁 江淹 《到功曹參軍箋詣驃騎竟陵王》: “竊惟明使君鉞下, 道耀神源, 德鑄靈極。”
- 缽錢 布施僧尼的錢財。 ? 宋 蘇轍 《楊惠之塑維摩像》詩: “真人遺意世莫識, 時有游僧施缽錢。” ? 《宋史?宗室傳三?鎮王竑》: “妻 吳氏 為比丘尼, 賜 惠凈法空太師 , 月給缽錢百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