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dàibǔ
捉拿(罪犯):~歸案。
- 逮 dài ㄉㄞˋ1)到,及:力有未~。2)捉拿:~捕。~系。·參考詞匯:...
- 捕 bǔ ㄅㄨˇ1)捉,逮:~捉。~獲。~殺。巡~。緝~。~風捉影。·參考...
- 逮捕證 逮捕證拼音:dài bǔ zhèng 注音:ㄉㄞˋ ㄅㄨˇ ㄓㄥˋ 詞語解釋◎ 逮捕證 dàibǔzhèng[arrest warrant] 逮捕人犯時必須出示的法律憑證
- 逮意 猶達意。 ? 晉 陸機 《文賦》: “每自屬文, 尤見其情, 恒患意不稱物, 文不逮意。” ? 《周書?王褒庾信傳論》: “夫然, 則 魏文 所謂通才足以備體矣, 士衡 所謂難能足以逮意矣。”
- 逮案 逮捕歸案。 ? 清 黃式權 《淞南夢影錄》卷一: “茍為捕房訪聞, 無不即時逮案。”徐特立《致張敬堯的公開信》: “該局隊兵奉令逮案, 路僅半里, 每名路費一元, 名曰草鞋錢, 路遠照加。”
- 逮錄 逮捕;拘囚。 ? 《三國志?吳志?陸抗傳》: “而頃聞 薛瑩 卒見逮錄, 瑩 父 綜 納言先帝, 傅弼 文皇 , 及 瑩 承基, 內厲名行, 今之所坐, 罪在可宥。” ? 《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 嘗有 櫟陽 逮” 唐 司馬貞 索隱: “謂有罪相連及, 為 櫟陽縣 所逮錄也。”
- 逮治 逮捕懲治。 ?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有司請逮治 衡山王 , 天子不許, 為置吏二百石以上。” ? 明 陳子龍 《皇明殉節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虞求徐公行狀》: “即上所逮治大臣, 未有六日即釋去者。” ? 清 薛所薀 《驛卒詞》: “昨年偶爾誤一時, 縣官逮治驛卒死。”
- 逮引 牽連誣攀。 ? 《新唐書?姚崇傳》: “往 周興 、 來俊臣 等數治詔獄, 朝臣相逮引, 一切承反。” ? 《資治通鑒?唐則天后垂拱二年》: “遂使陛下大開詔獄, 重設嚴刑, 有跡涉嫌疑, 辭相逮引, 莫不窮捕考按。”
- 逮獄 逮捕入獄。 ?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 “其年秋, 李 褫職逮獄。”
- 逮坐 逮捕問罪。 ? 《魏書?北海王拓跋詳傳》: “但朕諸父傾落, 存者無幾, 便極逮坐, 情有未安, 可免為庶人, 別營坊館, 如法禁衛, 限以終身。”
- 逮系 逮捕;拘囚。 ? 《漢書?刑法志》: “即位十三年, 齊 太倉令 淳于公 有罪當刑, 詔獄逮系 長安 。” ? 唐 司空圖 《釋怨》: “或滯愛以罹刑, 亦寵迷而逮系。” ?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 “其嗣 小山觀察 , 于 道光 癸未歲, 以虧公帑逮系。”
- 逮及 1. 至;達到。 ? 《孔子家語?弟子行》: “ 文子 曰: ‘若夫知賢莫不難, 今吾子親游焉, 是以敢問。 ’ 子貢 曰: ‘夫子之門人蓋有三千就焉, 賜 有逮及焉, 未逮及焉, 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 ? 《后漢書?列女傳?班昭》: “緣見逮及, 故敢昧死竭其愚情。” ?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 峻 對曰: ‘非臣愚見所能逮及。 ’” 2. 追上;趕上。 ? 晉 葛洪 《抱樸子?仙藥》: “ 漢成帝 時, 獵者于 終南山 中, 見一人無衣服, 身生黑毛。 獵人見之, 欲逐取之, 而其人逾坑越谷, 有如飛騰, 不可逮及。” 3. 連及;聯絡。 ? 《天討?豕韋之裔<普告漢人>》: “民間小罪, 皆動輒收禁, 株蔓牽連, 逮及婦女。” 4. 及至;等到。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 “逮及 商 周 , 文勝其質。” ? 唐 元稹 《唐故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兵部尚書南陽郡王贈某官碑文銘》: “ 愔 果惴惴, 不假不狂, 逮及終歿, 全歸其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