襤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襤)
lán ㄌㄢˊ
1)〔~褸〕衣服破爛不堪。亦作“襤縷”。
- 襤毿 指敗絮。 ? 《古尊宿語錄》卷六: “抖擻多年穿破衲, 襤毿一半逐云飛。”
- 褳 lián ㄌㄧㄢˊ1)見“褳”。
- 襤縷 見“ 襤褸 ”。
- 褲襠 褲襠 基本解釋:1.亦作"褲襠"。 2.兩條褲腿相連的地方。
- 襤褸 lánl梊n[tattered; ragged; shabby] 衣服破爛以布而無緣,敝而紩之,謂之襤褸。――《方言》一個個面黃肌瘦,衣裳襤褸。――《儒林外史》
- 褲 kù ㄎㄨˋ1)見“褲”。
- 襤褸篳路 lán lǚ bì lù 【解釋】指穿著破衣,駕著柴車,開發山林,形容開創者的艱辛【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示例】清·周亮工《與某書》:“又被注者摘索無遺,不得不~,逃之無何有之鄉。”【拼音碼】llbl【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褱 huái ㄏㄨㄞˊ1)古同“懷”。想望風褱 一褱而論
- 襤襂 破爛的衣衫。 亦形容破落下垂的樣子。 襂, 同“ 衫 ”。 ? 元 喬吉 《紅繡鞋?泊皋亭山下》曲: “石骨瘦金珠窟嵌, 樹身駝瓔珞襤襂。” ? 明 楊珽 《龍膏記?閨病》: “雙鬟慵整玉搔頭, 簾幕襤襂不掛鉤。”
- 褰鼻蛇 白花蛇的別名。 ?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 “《本草》載白花蛇一名褰鼻蛇, 生南地及 蜀郡 諸山中, 九月十日采捕之。”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一?白花蛇》: “蘄蛇, 褰鼻蛇。”﹝釋名﹞引 寇宗奭 曰: “諸蛇鼻向下, 獨此鼻向上, 背有方勝花紋, 以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