茇是什么意思
- bá ㄅㄚˊ
1)草木的根。
2)在草舍住宿:“勿剪勿伐,召伯所~。”
3)拔除。
4)古同“跋”。
5)姓。
- 茇涉 爬山涉水。 形容旅途艱苦。 茇, 用同“ 跋 ”。 ? 《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元載》: “卿等皆蒼猝從朕, 不得別父母妻子, 茇涉至此, 勞苦至矣。” ? 胡三省 注: “草行為茇, 水行為涉。”
- 茆 máo ㄇㄠˊ1)同“茅”。2)姓。máo同“茅”覆之以茆。――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另見 mǎo
- 茇舍 1. 言軍隊(duì)芟除草莽, 即于野地宿息。 ? 《周禮?夏官?大司馬》: “中夏教茇舍, 如振旅之陳。” ? 鄭玄 注: “茇舍, 草止之也。 軍有草止之法。” ? 唐 蘇晉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算車申夏政, 茇舍啟戎田。” 2. 指草屋。 ?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下: “ 鄂 營昔皆茇舍, 今始易以瓦屋。” ? 宋 周輝 《清波雜志》卷十: “頃僦?jǐn)?shù)椽茇舍于 無錫 。” 3. 猶跋涉。 ? 王闓運(yùn) 《胡公祠碑》: “勤勞茇舍, 靡有定處, 在官七年, 六年于外。” ? 章炳麟 《哀山東賦》: “昔余茇舍此都兮, 樓櫓郁其駔莊。”
- 茅龍 相傳仙人所騎的神物。 ? 漢 劉向 《列仙傳?呼子先》: “ 呼子先 者, 漢中 關(guān) 下卜師也, 老壽百馀歲。 臨去, 呼酒家老嫗曰: ‘急裝, 當(dāng)與嫗共應(yīng) 中陵王 。 ’夜有仙人持二茅狗來至, 呼 子先 。 ? 子先 持一與酒家嫗, 得而騎之。 乃龍也, 上 華陰山 。” ? 唐 李白 《西岳云臺(tái)歌送丹丘子》: “玉漿儻惠故人飲, 騎二茅龍上天飛。” ?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閨晤》: “香塵昔慣踐輕軀, 弄笛曾經(jīng)伴 綠珠 。 飛天早借茅龍馭。” ? 清 沈用濟(jì) 《望西岳》詩: “欲跨茅龍問酒母, 芝田堪種乏仙才。”
- 茇茇 飛翔貌。 ? 《楚辭?九辯》: “左朱雀之茇茇兮, 右蒼龍之躣躣。” ? 朱熹 集注: “茇茇, 飛揚(yáng)之貌。” ? 明 劉基 《述志賦》: “驂青鸞之茇茇兮, 超煙靄而上浮。”
- 茅鴟 1. 鳥名。 貓頭鷹。 2. 古逸詩篇名。 ?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 穆子 不說, 使工為之誦《茅鴟》。” ? 杜預(yù) 注: “工, 樂師。 ? 《茅鴟》, 逸詩, 刺不敬。”
- 茇葀 草名。 即薄荷。
- 茅靡 應(yīng)變不窮貌;隨順貌。 ? 《列子?黃帝》: “因以為茅靡, 因以為波流。” ? 《明史?廖紀(jì)等傳贊》: “ 世宗 朝, 璁 、 萼 、 言 、 嵩 相繼用事, 六卿之長不得其職, 大都波流茅靡, 淟涊取容。”
- 茈 zǐ ㄗˇ1)〔~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橢圓形,莖葉有細(xì)毛,夏季開白色小花,根皮紫色,可入藥,亦可作紫色染料。亦作“紫草”。zǐ(1)茈草 [a kind of plant]茈,茈草也。從草,此聲。――《說文》藐茈草。――《爾雅》。注:“可以染紫。”勞山多茈草。――《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2)可作紫色染料(即紫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暗紫色,含紫草素,可作染料,也可藥用。)如:茈萁(草名。一種蕨類植物)鳧茈
- 茅門 雉門。 古王宮五門之一。 ? 漢 劉向 《說苑?至公》: “ 楚莊王 有 茅門 者法曰: 群臣大夫諸公子入朝, 馬蹄蹂溜者, 斬其輈而戮其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