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帽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tuōmào
摘下帽子(大都表示恭敬):~致敬。
- 脫 tuō ㄊㄨㄛˉ1)離開,落掉:~產。~發(fà)。~節。~離。~落。...
- 帽 mào ㄇㄠˋ1)蓋頭的東西:~子。草~。涼~。軍~。禮~。2)器物的...
- 脫序 tuōxù[disorder] 失去秩序,造成混亂脫序脫法的群眾運動
- 脫巾 脫下頭巾, 改戴官帽。 指開始入仕。 ? 《文選?顏延之<秋胡>詩》: “脫巾千里外, 結綬登王畿。” ? 李善 注: “巾, 處士所服。 綬, 仕者所佩。” ? 《梁書?范云傳》: “脫巾來仕, 清績仍著。” ? 唐 劉禹錫 《故荊南節度推官董府君墓志》: “脫巾為弘文館校書郎, 再遷至大理評事。” ? 《明史?王元翰傳》: “平居凍餒, 脫巾可虞。”
- 脫度 超度。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摺: “你自一點芳心苦。 ? 柳 云: 弟子幾時得脫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閑話》: “募建水陸道場, 修齋追薦, 并脫度一切冤魂。”
- 脫崗 脫崗 基本解釋:1、在工作時間內擅自離開所在的崗位:一些夜間值班人員存在~現象。2、暫時脫離工作崗位:對不合格的人員進行~培訓。
- 脫棄 1.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 “詞氣豪邁, 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 而脫棄凡近。” ? 張佩綸 《論閨秀詩》引 鄭允端 《自題肅雍集》: “近世婦人女子作詩, 無感發懲創之義, 余故戔除舊習, 脫棄凡近, 作為歌詩, 以俟宗工斤正。” ? 李大釗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的位置》: “使他們漸漸的脫棄農業的宗法的社會的會黨的性質, 而入于國民革命的正軌。” 2. 猶拋棄。 ?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 “詞氣豪邁, 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 而脫棄凡近。” ? 張佩綸 《論閨秀詩》引 鄭允端 《自題肅雍集》: “近世婦人女子作詩, 無感發懲創之義, 余故戔除舊習, 脫棄凡近, 作為歌詩, 以俟宗工斤正。” ? 李大釗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的位置》: “使他們漸漸的脫棄農業的宗法的社會的會黨的性質, 而入于國民革命的正軌。”
- 脫屣 比喻看得很輕, 無所顧戀, 猶如脫掉鞋子。 ? 《漢書?郊祀志上》: “嗟乎!誠得如 黃帝 , 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 顏師古 注: “屣, 小履。 脫屣者, 言其便易, 無所顧也。” ? 唐 李頎 《緩歌行》: “一沈一浮會有時, 棄我翻然如脫屣。” ? 宋 王禹偁 《潘閬詠潮圖序》: “脫屣場屋, 恥原夫之流;棲心云泉, 有終焉之計。” ?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 “夫 魯公 之見厄于當時, 而直伸其志, 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 曾不若脫屣, 而何有于亭?” 梁啟超 《意大利建國三杰傳》: “ 加里波的 之脫屣爵祿, 兔起鶻落于 卡菩列拉 之一孤島, 其高風亮節, 為史家所津津樂道。”
- 脫歸 脫身逃歸。 ? 《左傳?襄公十八年》: “ 齊侯 見之, 畏其眾也, 乃脫歸。” ? 楊伯峻 注: “脫歸, 謂離開 齊 軍脫身而歸。” ? 《漢書?衛青傳》: “衛尉 廣 為虜所得, 得脫歸。 皆當斬, 贖為庶人。” ? 《后漢書?劉盆子傳》: “ 安 等戰疲還營, 見旗幟皆白, 大驚亂走, 自投川谷, 死者十馀萬, 逢安 與數千人脫歸 長安 。”
- 脫尾 白辛的別名。 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白辛》。
- 脫形 脫去原形。 指消瘦過甚。
- 脫尸 靈魂脫離尸體, 死亡的婉辭。 ? 明 范濂 《云間據目抄》卷五: “住持沐浴端服袈裟。 留偈別僧侶, 趺坐脫尸。 遠近士宦, 自 陸宗伯 以下, 靡不與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