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卸是什么意思
- tuōxiè
擺脫;推卸(責(zé)任):~罪責(zé)。
- 脫 tuō ㄊㄨㄛˉ1)離開,落掉:~產(chǎn)。~發(fā)(fà)。~節(jié)。~離。~落。...
- 卸 xiè ㄒㄧㄝˋ1)把東西去掉或拿下來:~車。~裝(演員除去化裝時(shí)穿戴...
- 脫去 1. 逃走;擺脫。 ? 《史記?晉世家》: “ 頃公 乃與其右易位, 下取飲, 乃得脫去。” ? 唐 韓愈 《忽忽》詩: “忽忽乎余未知生之為樂也, 愿脫去而無因。” ? 宋 曾鞏 《與王深甫書》: “方其險(xiǎn)阻艱難之時(shí), 常欲求脫去而卒無由。” 2. 脫掉。 ? 《水滸傳》第七四回: “ 燕青 、 李逵 起來, 問店小二先討湯洗了面, 梳光了頭, 脫去了里面衲襖, 下面牢拴了腿繃護(hù)膝。” ? 《萬花樓》第三四回: “當(dāng)即卸下盔甲, 脫去征袍。”
- 脫卻 脫掉。 ? 唐 王建 《從軍后答山友》詩: “愛仙無藥住溪貧, 脫卻山衣事 漢 臣。” ? 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二》: “我脫卻伊綠衫, 便與紫著。” ?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上大人》: “脫卻著肉汗衫。”
- 脫發(fā) tuōfà頭發(fā)大量脫落,多由發(fā)癬等皮膚病引起。
- 脫卯 榫頭離開卯眼。 喻事物脫節(jié)或失誤。 ? 元 王嘉甫 《八聲甘州?怨別》套曲: “唱道言許心違, 說的誓尋思暢好脫卯。” ? 《水滸傳》第三九回: “是我一時(shí)只顧其前, 不顧其后, 書中有個(gè)老大脫卯。”
- 脫口 tuōkǒu不加思索地開口(說):~而出│~成章。
- 脫卒 謂漏服更卒徭役者。 ? 《史記?酷吏列傳》: “是時(shí)天子方欲作 通天臺(tái) 而未有人, 溫舒 請(qǐng)覆中尉脫卒, 得數(shù)萬人。” ? 明 劉基 《通天臺(tái)賦》: “發(fā)脫卒于 溫舒 , 景 雍 上之高明。”
- 脫口成章 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
- 脫化 1. 發(fā)展變化。 ? 明 李贄 《與焦弱侯太史書》: “昨閱《近溪子集》, 深嘆此老日進(jìn)一日, 脫化如此, 故知人不可以無年也決矣。” ? 清 惲敬 《答來卿書》: “讀文則湛浸其中, 日日讀之, 久久則與為一, 然非無脫化也。 ? 歐公 每作文, 讀《日者傳》一遍, 歐 文與《日者傳》何啻千里, 此得讀文三昧矣。” ? 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三: “ 韓致堯 詩: ‘樹頭蜂抱花顎落, 池面魚吹柳絮行。 ’ 邵復(fù)孺 詞: ‘魚吹翠浪柳花行。 ’由 韓 詩脫化耶?抑與 韓 詩暗合耶?” 2. 尸解羽化。 ? 明 單本 《蕉帕記?超悟》: “煉丹砂, 今日里方脫化。”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珠兒》: “冤閉窮泉, 不得脫化。”
- 脫口而出 tuō kǒu ér chū 【解釋】不經(jīng)考慮,隨口說出。【拼音碼】tkec【燈謎面】咄;礎(chǔ)【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加思索地說話【英文】slip of the lip
- 脫剝雜劇 指 元 曲中的武戲。 ? 元 無名氏 《藍(lán)采和》第一摺: “我試數(shù)幾段脫剝雜劇, 做一段老令公刀對(duì)刀, 小尉遲 鞭對(du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