繹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繹)
yì ㄧˋ
1)抽出,理出頭緒:尋~。演~(由一般原理推出關于個別事物、現象的結論的推理方法)。
2)連續不絕:~如(連續不斷的樣子)。絡~不絕。
·參考詞匯:
sort out unravel
- 繹味 尋繹體味。 ? 《新唐書?李大亮傳》: “﹝ 太宗 ﹞賜 荀悅 《漢紀》, 曰: ‘ 悅 論議深博, 極為政之體, 公宜繹味之。 ’”
- 繹如 相續不絕貌。 ? 《論語?八佾》: “樂其可知也: 始作, 翕如也;從之, 純如也, 皦如也, 繹如也。 以成。” ? 邢昺 疏: “繹如也者, 言其音落繹然, 相續不絕也。” ?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 “上下其音, 謂低昂于游女之手, 窈窕遠矣, 徘徊繹如。” ?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 “然管多而一人吹之, 何以高下曲折繹如。”
- 紹酒 即紹興酒。 ? 《廿載繁華夢》第八回: “﹝ 周庸佑 ﹞便辦了寧綢喜帳一軸、海味八式、全豬一頭、金華腿二對、紹酒四壇。”參見“ 紹興酒 ”。
- 繹思 1. 尋繹追念。 ? 《詩?周頌?賚》: “敷時繹思, 我徂維求定。” ? 朱熹 集傳: “繹思, 尋繹而思念也……欲諸臣受封賞者, 繹思 文王 之德而不忘也。” 2. 推究思考。 ?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 “禮之節度, 尚可繹思;而樂之旨趣, 茫無著落也。” ? 曼華 《同盟會時代<民報>始末記》二: “特吾人今日馨香諷誦《民報》全帙, 往復繹思, 覺諸賢文字, 擷新除舊, 理論精湛。”
- 繹祭 古代祭祀的一種儀式。 正祭之次日續祭稱“繹祭”。 ? 《書?高宗肜日》“ 高宗 肜日” 孔穎達 疏引 漢 鄭玄 曰: “祭天地社稷山川五祀, 皆有繹祭。” ?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王禘》: “于室者, 正祭;于祊, 繹祭也。”
- 紹襲 承襲。 ? 漢 蔡邕 《明堂月令論》: “圣帝明君, 世有紹襲。” ? 《續資治通鑒?宋太祖建隆二年》: “ 南唐主 煜 遣中書侍郎 馮謐 來進金銀繒彩……且表自陳紹襲之意, 帝優詔以答。”
- 繹紬 尋繹義理, 理其端緒。 ? 明 徐渭《自為墓志銘》: “余讀旁書, 自謂別有得于《首楞嚴》、《莊周》、《列御寇》若 黃帝 《素問》諸編。 儻假以歲月, 更用繹紬, 當盡斥諸注者繆戾, 摽其旨以示后人。”
- 紹衣 《書?康誥》: “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 紹聞衣德言。” ? 孔 傳: “今治民將在敬循汝文德之父, 繼其所聞, 服行其德言, 以為政教。” ? 孫星衍 疏: “依或為衣。 言今之人, 將在敬述 文王 , 繼其舊聞, 依其德言。” ? 曾運乾 正讀: “衣當為 殷 ……言今民將察汝之敬述乃文考, 紹文考所聞 殷 之德言與否也。”諸說不異。 后以“紹衣”為典故, 謂承繼舊聞善事, 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 宋 歐陽修 《謝獎諭編次三朝故事表》: “ 章圣 紹衣上下, 錯國既安, 玉帛走于庭, 犀革橐于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