繚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繚)
liáo ㄌㄧㄠˊ
1)繞,纏繞:~繞。~亂。
2)用針線縫綴:~縫(fèng)。~貼邊。
(1)
繚
liáo
(2)
(形聲。從糸(mì),表示與絲有關尞(liáo)聲。本義:纏繞)
(3)
同本義 [wind round]
繚,纏也。――《說文》
再繚四寸。――《禮記·玉藻》。疏:“繞也。”
弗繚。――《儀禮·鄉飲酒禮》。注:“猶紾也。”
腸紛紜以繚轉兮。――《楚辭·怨思》
繚之兮杜衡。――屈原《九歌·湘夫人》
林麓藪澤陂池連乎蜀漢,繚以周墻,四百余里。――《后漢書》
(4)
又如:繚肘(即“鐐?”。囚禁犯人的腳鐐、手銬);繚繞(纏繞);繚糾(纏繞相連貌)
(5)
圍繞;繞道而行 [make a detour]
矜糾收繚之屬。――《荀子·議兵》。注:“繚繞,言委曲也。”
每一門內,四繚連屋。――《聊齋志異·金和尚》
(6)
又如:繚曲(迂回曲折;婉轉含蓄);繚眺(謂聲清而長)
(7)
祭祀名 [offer a sacrifice to]
八月繚祭。――《周禮·大祝》。司農注:“以手縱持肺本,循之至于末,乃絕以祭也。”
(8)
又如:繚祭(周禮九祭之一。祭以左手縱持肺根,右手取肺尖,繚繞使斷,取以為祭,故稱)
(9)
縫紉法之一。用針斜著縫綴 [stitch]。如:繚衣縫;繚貼邊
(10)
假借為“撩”。撩亂,紛亂 [disorder;wind]
繚亂邊愁聽不盡。――唐·王昌齡《從軍行》
- 繚亂 liáoluàn紛亂:眼花~ㄧ心緒~。也作撩亂。
- 纈衣簾 結彩之簾。 ? 唐 杜牧 《倡樓戲贈》詩: “細柳橋邊深半春, 纈衣簾里動香塵。”
- 繚垣 圍墻。 ? 漢 張衡 《西京賦》: “繚垣綿聯, 四百馀里。” ? 宋 錢易 《南部新書》己: “ 驪山 華清宮 , 毀廢已久, 今所存者唯繚垣耳。” ? 清 曹寅 《和些山詠東軒竹見寄》之二: “ 吳 竹 冬郎 手自栽, 繚垣周胠網莓苔。”
- 纈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 羽狀復葉, 花小, 白色或薔薇紅色。 根和根莖都可以入藥, 用作鎮靜劑。
- 繚墻 圍墻。 ? 唐 杜牧 《華清宮三十韻》: “ 繡嶺 明珠殿 , 層巒下繚墻。” ? 宋 張元干 《南歌子?中秋》詞: “玉露團寒菊, 秋風入敗荷。 繚墻南畔曲池渦。”
- 纈芷 香草名。 ? 明 張居正 《祭朱公文》: “瀹江兮薦璆, 纈芷兮燔薰。”
- 繚嫈 漢 代侯國名。 ? 《史記?東越列傳》: “封橫海校尉 福 為 繚嫈 侯。”
- 纈花 猶彩花。 ? 宋 張先 《更漏子?流杯堂席上作》詞: “簾額動, 水紋浮。 纈花相對流。”
- 繚悷 亦作“繚戾”。 謂憂思縈繞而郁結。 ? 《魏書?袁翻傳》: “魄惝恍兮知何語, 氣繚戾兮獨縈縕。” ? 清 龔自珍 《戒將歸文》: “貢繚戾之凄清兮, 亦伺人而暗投。”
- 纈纈 1. 和煦貌。 ? 明 袁宏道 《乙巳元旦》詩: “湖柳侵街水接門, 東風纈纈澹微溫。” 2. 網多孔而密貌。 ? 明 袁宏道 《別石簣》詩之六: “兩鳥排云抉霧入虛空, 虛空莽莽四顧絕稻粱。 下界豈無七寸之粳米, 爭奈網羅纈纈常高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