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是什么意思
- (瀏)
liú ㄌㄧㄡˊ
1)水清澈:~溧。~濫(清凈)。
2)明朗:“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亮”。
3)大略地看:~覽。
·參考詞匯:
clear swift
- 瀏亮 亦作“瀏湸”。 清楚明朗。 ? 《文選?陸機<文賦>》: “詩緣情而綺靡, 賦體物而瀏亮。” ? 李善 注: “瀏亮, 清明之稱。” ? 唐 李德裕 《秋聲賦》: “客有貞詞瀏湸, 逸氣縱橫。”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秦韜玉》: “少有詞藻, 工歌吟, 恬和瀏亮。” ?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品艷》: “花姝舉止瀏亮, 宜林間吹笛。” ?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那是一對小酒盅似的黃晶晶的銅器, 疊在掌中, 可互擊作響--叮泠有聲, 清圓而瀏亮。”
- 濟饞都護 對可以解饞的美食的謔稱。 ? 清 王韜 《甕牖馀談?禁食蛙》: “食蛙令子多病。 ? 粵 居災(zāi)方, 要宜少食, 況煮者多以煎煠, 加入辛辣, 如抱薪救火, 安能求益?講養(yǎng)生者勿視作濟饞都護也。”
- 瀏如 清澈貌。 ? 唐 柳宗元 《永州新堂記》: “始命芟其蕪, 行其涂, 積之丘如, 蠲之瀏如。”
- 濟顛 1. 登峰造極。 ? 唐 戴叔倫 《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之三: “德士名難避, 風(fēng)流學(xué)濟顛。 禮羅加璧至, 薦鶚與云連。” 2. 宋 釋 道濟 的綽號。 即 濟公和尚 。 ? 天臺 人, 俗姓 李 , 剃度于 杭州 靈隱寺 。 為便度世, 佯狂云游, 故人稱 濟顛 。 關(guān)于他的傳說很多。 ? 清 郭小亭 著有小說《評演濟公傳》。
- 瀏栗 象聲詞。 ? 唐 劉禹錫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對月聽小童吹觱篥歌》: “ 長江 凝練樹無風(fēng), 瀏栗一聲霄漢中。”
- 濟難 解救危難。 ? 《后漢書?左雄傳》: “ 大漢 受命, 雖未復(fù)古, 然克慎庶官, 蠲苛救敝, 悅以濟難, 撫而循之。” ?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 “固夫憂國忘家, 捐軀濟難, 忠臣之志也。” ?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燕?慕容雋》: “此馬見異先朝, 孤嘗仗之濟難, 今不欲出者, 蓋先君之旨也。”
- 瀏瀏 1. 水流貌;順行無阻貌。 ? 《楚辭?九辯》: “乘騏驥之瀏瀏兮, 馭安用夫強策?” 朱熹 集注: “瀏瀏, 言如水之流也。” ? 三國 魏 曹丕 《述征賦》: “躍甲卒之皓旴兮, 馳萬騎之瀏瀏。” ? 宋 蘇軾 《雨中過舒教授》詩: “疏疏簾外竹, 瀏瀏竹間雨。” 2. 風(fēng)疾貌。 ? 晉 潘岳 《寡婦賦》: “雪霏霏而驟落兮, 風(fēng)瀏瀏而夙興。” ? 南朝 宋 謝惠連 《泛湖歸出樓中玩月》詩: “亭亭映江月, 瀏瀏出谷飆。” ? 北魏 陽固 《演頤賦》: “建云旗之逶迤兮, 御回風(fēng)之瀏瀏。” ? 宋 蘇軾 《南歌子?湖州作》詞: “山雨蕭蕭過, 溪風(fēng)瀏瀏清。” ? 清 方朝 《大江吟》: “天寒日暮, 野鳥啁啾, 中流激蕩風(fēng)瀏瀏。” 3. 清明貌。 ? 明 宋濂 《飛泉操》之二: “飛泉兮瀏瀏洗耳, 固非兮誰飲我牛?” 清 劉大櫆 《祭左繭齋文》: “君在山中, 左《圖》右《書》, 池水瀏瀏, 映蔚芙蕖。”
- 濟險 1. 猶言攀越險阻。 ? 唐 裴鉶 《傳奇?韋自東》: “遂仗劍從道士而去。 濟險躡峻, 當(dāng) 太白 之高峰, 將半, 有一石洞, 可百馀步, 即道士燒丹之室。” 2. 猶救險, 救危。 ? 《“五四”愛國運動資料?陳光遠(yuǎn)請力爭青島電》: “諸公老成謀國, 必有嘉猷至計, 濟險扶危, 引領(lǐng)下風(fēng), 佇領(lǐng)明教。”
- 瀏漣 謂傷心流淚。 ? 清 王夫之 《<種竹亭稿>序》: “ 蔚子 交游半天下, 而存者幾也。 余幸而存, 不禁為 蔚子 瀏漣, 亦何能不為 蔚子 勸勉與。”
- 濟運 渡水運輸。 ?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清張瑄》: “ 朱清 、 張瑄 以隸卒之賤, 受 世祖 知遇, 以海艘濟運, 及夫末際, 歲運至四百萬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