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深研幾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jí shēn yán jī
【解釋】研:研究,審查;幾:細微。指探討研究事物的深奧隱微之處
【出處】《周易·系辭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示例】清·鄭觀應《盛世危言·<技藝>附錄滬報<制造說>》:“必使天下有志之士皆殫思竭精、~,以從事于制造而后可。”
【拼音碼】jsyj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鉆研深刻、細致
- 極 (極)jí ㄐㄧˊ1)頂端,最高點,盡頭: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 深 shēn ㄕㄣˉ1)從表面到底或從外面到里面距離大,與“淺”相對:~水...
- 研幾 亦作“研機”。 窮究精微之理。 ...
- 研幾 亦作“研機”。 窮究精微之理。 ? 《易?系辭上》: “夫易, 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 韓康伯 注: “極未形之理則曰深, 動適微之會則曰幾。” ?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 “研幾六典, 學不過庭。 潛心無妄, 亢志清冥。” ?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 “語彝倫者, 必求宗于九疇;談陰陽者, 亦研幾于六位。”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阿逾陀國》: “其弟 世親菩薩 于說一切有部出家受業, 博聞強識, 達學研機。” ?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 “學《易》元同舍, 研幾爾獨能。”
- 極深研幾 jí shēn yán jī 【解釋】研:研究,審查;幾:細微。形容鉆研深刻、細致。【出處】《易·系辭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示例】作為文章,將及千余篇,皆~,盡意而為之者。(明·瞿祐《剪燈新話·修文舍人傳》)【拼音碼】jsyj
- 極海 至海。 ? 《文選?揚雄<羽獵賦>》: “外則正南極海, 邪界虞淵。” ? 李善 注引《爾雅》: “極, 至也。” ? 唐 柳宗元 《佩韋賦》: “登 嵩 丘而垂目兮, 瞰中區之疆理。 橫萬里而極海兮, 頹風浩其四起。”
- 極游 盡情游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睢水》: “ 梁王 與 鄒 、 枚 、 司馬相如 之徒, 極游于其上。”
- 極浦 遙遠的水濱。 ? 《楚辭?九歌?湘君》: “望 涔陽 兮極浦, 橫 大江 兮揚靈。” ? 王逸 注: “極, 遠也;浦, 水涯也。” ?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惠連<贈別>》: “停艫望極浦, 弭棹阻風雪。” ? 唐 許渾 《凌歊臺送韋秀才》詩: “帆勢依依投極浦, 鐘聲杳杳隔前林。” ? 清 曹寅 《過燕子磯》詩: “峭帆的的空蒙去, 極浦回聞十里鐘。”
- 極源 遠源。 ? 唐 歐陽詢 《<藝文類聚>序》: “夫九流百氏, 為說不同, 延閣 石渠 , 架藏繁積, 周流極源, 頗難尋究。”
- 極法 猶極刑。 死刑;重刑。 ? 《宋書?蔡興宗傳》: “干黷欺罔, 罪合極法。” ? 宋 范仲淹 《宋故同州觀察使李公神道碑銘》: “ 相州 系囚十四人, 盜瓜傷其主, 吏以極法論。” ?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人臣漁色無等》: “前此二十年, 則有故禮部郎 臨江 守一事, 與 趙 正同, 竟坐極法長系矣。”
- 極點 jídiǎn程度上不能再超過的界限:高興到了~。
- 極燭 遍照。 ? 《呂氏春秋?勿躬》: “圣王之德, 融乎若日之始出, 極燭六合, 而無所窮屈。” ? 陳奇猷 校釋: “謂若月始出之融和, 遍照六合而無所窮屈。”
- 極沈 謂最深處。 ? 《文選?左思<吳都賦>》: “其荒陬譎詭, 則有龍穴內蒸, 云雨所儲, 陵鯉若獸, 浮石若桴;雙則比目, 片則王馀;窮陸飲木, 極沈水居。” ? 呂向 注: “極沈水居, 有甚沈溺之處人居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