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什么意思
- 書 (書)shū ㄕㄨˉ1)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氣(指...
- 籍 jí ㄐㄧˊ1)書,書冊:古~。書~。經(jīng)~。典~。2)登記隸屬關(guān)系的簿...
- 書粗 見“ 書帙 ”。
- 書簿 文書;簿籍。 ? 明 李東陽 《和沈地官時旸游城西朝天宮韻》: “閑官遠書簿, 夙夜不在公。”
- 書糧 指求學(xué)的費用。 ?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中: “ 柳積 , 字 德封 。 勤苦為學(xué), 夜燃木葉以代燈火。 中夕, 聞窗外有呼者, 積 出見之, 有五六丈夫各負一囊, 傾于屋下, 如榆莢。 語曰: ‘與君為書糧, 勿憂業(yè)不成。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 “自是未半載, 維 博覽經(jīng)籍, 下筆成文, 于是請下山求書糧。”
- 書簏 1. 藏書用的竹箱子。 ? 唐 皮日休 《醉中即席贈潤卿博士》詩: “ 茅山 頂上攜書簏, 笠澤 心中漾酒船。” ? 宋 陸游 《發(fā)書畫還故山戲書》詩: “昨日遣畫笥, 今日發(fā)書簏。” ? 清 沈覆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一日, 于書簏中得《琵琶行》, 挨字而認, 始識字。” 2. 譏諷讀書多而不解書義或不善運用的人。 ? 《太平御覽》卷六一六引 南朝 梁 沈約 《俗說》: “ 劉柳 為仆射, 傅迪 為左丞。 ? 傅 好讀書而不解其義…… 劉 道 傅 云: ‘讀書雖多而無所解, 可謂書簏。 ’” ? 《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 “父 善 , 有雅行, 淹貫古今, 不能屬辭, 故人號‘書簏’。”
- 書素 書信。 ? 唐 權(quán)德輿 《九華觀宴餞崔十七叔》詩: “記室有門人, 因君達書素。” ? 宋 范成大 《有懷龔養(yǎng)正》詩: “昨承書素說, 行侍板輿歸。”
- 書箱 盛書的箱子。 ? 《晉書?王祥傳》: “勿作前堂、布幾筵、置書箱鏡奩之具, 棺前但可施床榻而已。” ? 魯迅 《書信集?致夏傳經(jīng)》: “偶翻書箱, 見有三種存書。”
- 書紳 把要牢記的話寫在紳帶上。 后亦稱牢記他人的話為書紳。 語本《論語?衛(wèi)靈公》: “ 子張 書諸紳。” ? 邢昺 疏: “紳, 大帶也。 ? 子張 以 孔子 之言書之紳帶, 意其佩服無忽忘也。” ? 晉 孫綽 《答許詢》詩之九: “且戢讜言, 永以書紳。” ?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 “﹝ 王禹偁 ﹞嘗侍宴 瓊林 , 太宗 獨召至御榻, 面誡之曰: ‘卿聰明, 文章在 有唐 不下 韓 柳 之列, 但剛不容物, 人多沮卿, 使朕難庇。 ’ 禹偁 泣拜, 書紳而謝。” ? 聞一多 《神話與詩?文學(xué)的歷史動向》: “以上兩個歷史的教訓(xùn), 是值得我們的新詩人書紳的。”
- 書篋 書箱。 ?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怪神?世間多有亡人魄持其家語聲氣》: “又買 李幼 一頭牛, 本券在書篋中。” ? 《三國志?魏志?胡質(zhì)傳》: “家無馀財, 惟有賜衣書篋而已。” ? 袁鷹 《悲歡?校園隨想》: “那個時代, 老教授對著覆蓋著塵土的書篋和鏡中的白發(fā)空自慨嘆。”
- 書經(jīng) 1. 即《尚書》。 儒家經(jīng)典之一。 2. 抄寫佛經(jīng)。 ? 唐 王梵志 《尋常勤念佛》詩: “尋常勤念佛, 晝夜愛書經(jīng)。”
- 書簡 shūjiǎn書信。也作書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