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言之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古時下屬對上言事時的套語。
? 《漢書?王莽傳上》: “三公言事, 稱‘敢言之’。”
? 漢 王充 《論衡?謝短》: “郡言事二府曰‘敢言之’。”
- 敢言 1. 敢于進直言。  ...
- 之 zhī ㄓˉ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心。2)助詞,表示修飾...
- 敢言 1. 敢于進直言。 ? 《國語?魯語下》: “夫外朝, 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內朝, 子將庀 季氏 之政焉, 皆非吾所敢言也。” ? 《新唐書?郝處俊傳》: “ 處俊 資約素, 土木形骸, 然臨事敢言, 自秉政, 在帝前議論諄諄, 必傅經義。” 2. 冒昧陳述。 ? 《戰國策?秦策一》: “臣聞之, 弗知而言為不智, 知而不言為不忠……臣敢言往昔。”
- 敢怒而不敢言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解釋】心里憤怒而嘴上不敢說。指懾于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出處】唐·杜牧《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示例】李忠見魯達兇猛,~,只得陪笑道,好性急的人。(明·施耐庵《水滸》第三回)【拼音碼】gney【用法】復句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分句;指胸中憤怒不敢吐露【英文】choke with silent fury
- 換言之 huàn yán zhī〈書〉換句話說。
- 三言之道 三句為政之道。 ? 《禮記?哀公問》: “公曰: ‘敢問為政如之何?’ 孔子 對曰: ‘夫婦別, 父子親, 君臣嚴。 三者正, 則庶物從之矣。 ’公曰: ‘寡人雖無似也, 愿聞所以行三言之道。 ’” 孔穎達 疏: “愿聞所以行三言之道者, 則上經‘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是也。”
- 十言之教 傳說為 伏羲 所作的十個字的教言。 ? 漢 鄭玄 《六藝論》: “ 虙羲 作十言之教, 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消、息。” ? 《文學源流》: “稽諸經傳, 十言之教, 肇始 庖犧 , 屯蒙甫辟, 曙光斯見。”
- 姑妄言之 gū wàng yán zhī 【解釋】姑且隨便說說,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出處】《莊子·齊物論》:“予嘗為女(汝)妄言之,女(汝)亦以妄聽之奚。”【示例】這不過~罷了,哪一個能辦這件事?(《九命奇冤》第二十九回)【拼音碼】gwyz【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與“姑妄聽之”連用【故事】宋代文學家蘇軾早年在杭州做官,因寫詩諷刺朝政,得罪了皇帝,被貶到黃州。晚年又再次被貶到海南儋州。蘇軾到儋州后,因偏遠荒涼,常讀書寫作,邀請朋友“姑妄言之”講笑話,晚年寫笑話集《艾子》
- 廣而言之 guǎng5éryánzhī[speaking generally;general speaking] 一般說來
- 極而言之 jí ér yán zhī 【解釋】從最極端的情況來說。指把話說到頭。【拼音碼】jeyz【用法】緊縮式;作賓語、分句;指把話說到頭
- 究而言之 猶總而言之。
- 要而言之 yào ér yán zhī 【解釋】概括地說,簡單地說。【拼音碼】yeyz【用法】偏正式;作分句;同“總而言之”
- 言之不預 沒有預先說明。
- 言之鑿鑿 yán zhī záo záo 【解釋】形容說得非常確實。【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言之鑿鑿,確可信據。”【拼音碼】yzzz【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形容說話有根有據【英文】say something with certainty
- 言之成理 yán zhī chéng lǐ 【解釋】話說得有一定道理。【出處】《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示例】要說服對方,必須做到持之有故,~。【拼音碼】yzcl【燈謎面】管道【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英文】there's a point there
- 言之無物 yán zhī wú wù 【解釋】指文章或言論空空洞洞,沒有實際內容。【示例】寫文章要有內容,切忌空話連篇,~。【拼音碼】yzww【燈謎面】唯心論;缺貨通知【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英文】speech deviod of substance
- 言之有序 yán zhī yǒu xù 【解釋】說話和寫文章很有條理【出處】《周易·艮》:“言有序,悔亡。”【示例】這篇文章~【拼音碼】yzyx【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言之有據 yánzhī-yǒujù[be quite justifiable;speak on good grounds] 說話和寫文章有充分的證據或事實根據
- 言之有故 所說的話有根據。
- 言之有物 yán zhī yǒu wù 【解釋】文章或講話有內容。【出處】《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示例】我們寫作文,首先的要求是~,感情真實。【拼音碼】yzyw【燈謎面】說東道西【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言之有理 yán zhī yǒu lǐ 【解釋】說的話有道理。【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八回:“陳老道:‘言之有禮。’”【拼音碼】yzyl【燈謎面】抬著食盒爬上樹【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說的話有道理【英文】there's a point there
- 言之過甚 話說得太過頭了。
- 難言之隱 nán yán zhī yǐn 【解釋】隱藏在內心深處不便說出口的原因或事情。【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七回:“總覺得無論何等人家,他那家庭之中,總有許多難言之隱的;若要問其所以然之故,卻是給婦人女子弄出來的,居了百分之九十九。”【拼音碼】nyzy【燈謎面】啞謎【用法】偏正式;作賓語;【英文】be hard to state what ails one in the mird
- 勿謂言之不預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不要說沒有預先說過。表示有言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