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是什么意思
- zhāilù
從書刊、文件等里頭選擇一部分寫下來:這篇文章很好,我特地~了幾段。
- 摘 zhāi ㄓㄞˉ1)采取,拿下:采~。~取。~桃子。~除。2)選取:~...
- 錄 (録)lù ㄌㄨˋ1)記載,抄寫:記~。載~。抄~。~供。2)記載言行...
- 摘得新 詞調(diào)名。 因 唐 皇甫松 詞首句為“摘得新”而得名。 ? 《詞譜》卷一: “《摘得新》, 唐 教坊曲名……單調(diào)二十六字, 六句, 四平韻。” ? 唐 皇甫松 《摘得新》詞之二: “摘得新, 枝枝葉葉春。”
- 摘引 zhāiyǐn摘錄引用:~別人的文章注明出處。
- 摘心 摘除植株枝條頂梢或頂芽的工作。 ? 《經(jīng)濟(jì)生活報》1983.4.23: “扦插或分株七盆成活后, 要進(jìn)行二至三次造型打頂(也叫打心、摘心)工作。”
- 摘帽 1. 脫下帽子。 ?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中西禮俗之異點(diǎn)》: “﹝ 法國 ﹞皇帝見眾人之摘帽, 亦以手掀其帽, 為答禮然。” 2. 比喻除去對斗爭對象所給予的定性處理。 ? 《花城》1981年第5期: “那個老牧主早就摘帽了。”
- 摘抄 見“ 摘鈔 ”。
- 摘山煮海 摘山煮海 基本解釋:摘:開發(fā)。指開山煉礦,煮海成鹽。比喻開發(fā)礦藏。
- 摘抉 1. 猶言發(fā)掘, 闡發(fā)。 ? 唐 韓愈 《送窮文》: “其次名曰學(xué)窮, 傲數(shù)與名, 摘抉杳微, 高挹群言, 執(zhí)神之機(jī)。” ?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 “ 楊子 用修 拮據(jù)《墳》《典》, 摘抉隱微, 白首丹鉛, 厥功偉矣。” 2. 猶挑剔。 ?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二書》: “待之以久, 則人之功罪善惡之實(shí)自見, 雖有幽隱, 不能掩也。 故有漸磨陶冶之易, 而無按致操切之難;有愷悌忠篤之純, 而無偏聽摘抉之苛。”
- 摘頭 謂摘去頭上首飾。 ? 《金瓶梅詞話》第七五回: “良久, 月娘 進(jìn)里間內(nèi), 脫衣裳, 摘頭。” II即搔頭。 ?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 “搔頭, 一名擲頭……《儀禮》‘櫛笄’注: ‘榛笄有首者。 ’若今時刻鏤摘頭矣。”參見“ 搔頭 ”。
- 摘撥 1. 調(diào)派。 ? 《元典章?戶部八?鹽課》: “采石依舊設(shè)官批驗(yàn)引目, 摘撥軍船, 一同盤捉私鹽。” 2. 挑選。 ? 《金瓶梅詞話》第六七回: “正是, 我愁著哥謝孝這一節(jié)。 少不的也謝, 只摘撥謝幾家要緊的, 胡亂也罷了。”
- 摘埴索涂 盲人以杖點(diǎn)地,探索道路。喻盲目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