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首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xuánshǒu
[hang a penson's head up] 懸掛頭顱
懸首藁街。――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 懸 (懸)xuán ㄒㄩㄢˊ1)掛,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
- 首 shǒu ㄕㄡˇ1)頭,腦袋:~飾。~級。~肯(點頭表示同意)。2)領...
- 懸首吳闕 又作:懸門抉目。
- 懸飲 中醫病名。 指水液停留于兩脅的水飲病。 癥狀為一側或兩側胸腔積水, 脅肋脹滿, 氣短息促, 咳吐疼痛。 類似滲出性胸膜炎等病患。 ? 《醫宗金鑒?張仲景<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 “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腸間, 瀝瀝有聲, 謂之痰飲;飲后水流在脅下, 咳吐引痛, 謂之懸飲。”
- 懸駝就石 xuán tuó jiù shí 【解釋】比喻用力多,得益少。【出處】《法苑珠林》卷六六記載:有人得到一匹死駱駝,剝皮嫌刀鈍。樓上有塊磨刀石,于是上樓磨刀,下樓剝皮,上下往返,十分費事。【拼音碼】xtjs
- 懸飛 懸空飛翔。 ? 南朝 梁 沈約 《詠湖中雁》: “懸飛竟不下, 亂起未成行。”
- 懸魚 1. 上鉤的魚。 ?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 “懸魚惑于芳餌, 檻虎死于籠狐。” ? 明 朱鼎 《玉鏡臺記?蘇獄》: “多病多愁減帶圍, 困累累命若懸魚。” 2. 《后漢書?羊續傳》: “府丞嘗獻其生魚, 續 受而懸于庭;丞后又進之, 續 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后以“懸魚”指為官清廉。 ? 《晉書?姚興載記下》: “然明不照下, 弗感懸魚。” ? 宋 徐積《和路朝奉所居》之六: “愛士主人新置榻, 清身太守舊懸魚。” ? 清 湯璥 《<交翠軒筆記>后序》: “ 南陽 懸魚之庭, 卷不離手; 魏郡 課樹之暇, 目以代耕。”亦作“ 懸枯 ”、“ 懸枯魚 ”。 ? 《陳書?宗元饒傳》: “求粟不猒, 愧 王沉 之出賑;徵魚無限, 異 羊續 之懸枯。” ? 清 宋琬《送別俞眉仙歸新安》詩: “郭外行春策病馬, 壁間退食懸枯魚。” 3. 佩帶魚符或魚袋。 ? 《遼史?禮志一》: “皇帝服金文金冠, 白綾袍, 絳帶, 懸魚。” ?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宸游》: “只今畫褲懸魚, 朱扉施馬。” 4. 鈴柄上的魚形飾物。 ? 《太平御覽》卷三三八引 漢 應劭 《風俗通》: “鈴柄施懸魚。 魚者, 欲君臣沉靜如魚之入水, 不可復得聞見耳。” 5. 即魚板。 懸于寺院中的魚形之板, 擊之以報事。 ? 明 唐寅 《題自畫水山》詩: “亂山雜云曉蔥蘢, 遙見懸魚是梵宮。”
- 懸風槌 嘲笑人坐著瞌睡的東倒西歪之狀。 ? 《南史?到溉傳》: “ 溉 特被 武帝 賞接, 每與對棋, 從夕達旦。 或復失寢, 加以低睡, 帝詩嘲之曰: ‘狀若喪家狗, 又似懸風槌。 ’”
- 懸鵠 掛著的箭靶。 比喻指定的目標。 語本《周禮?天官?司裘》: “王大射, 則共虎侯、熊侯、豹侯, 設其鵠。” ? 郭沫若 《羽書集?先亂后治的精神》: “大家都有一個相當高的懸鵠, 對于現狀頗難滿足。”
- 懸額 懸掛匾額。 ?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吳翠鳳》: “邑令敬其節操, 為懸額題旌, 并佽助焉。”
- 懸鶉 鵪鶉毛斑尾禿, 似披敝衣, 因以“懸鶉”比喻衣服破爛。 ? 唐 白行簡 《李娃傳》: “被布裘, 裘有百結, 濫縷如懸鶉。” ? 清 陳夢雷 《贈臬憲于公》詩: “花深時伏雉, 釜冷尚懸鶉。” ? 清 譚嗣同 《仁學》一: “各遂其生, 各均其利, 杼軸繁而懸鶉之衣絕, 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參見“ 懸鶉百結 ”。
- 懸領 抽象地領會。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 “《雅》《頌》未聞, 漢 魏 莫用, 懸領似如可辯, 課文了不成義, 斯實情訛之所變, 文澆之致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