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ShíyuèGémìng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工人階級和農民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 十月 shíyuè[October] 格里氏歷(即陽歷)每年的第十個月――縮...
- 革命 gé〃mìng①被壓迫階級用暴力奪取政權,摧毀舊的腐朽的社會制度,建立...
- 十月 shíyuè[October] 格里氏歷(即陽歷)每年的第十個月――縮寫Oct.
- 革命 gé〃mìng①被壓迫階級用暴力奪取政權,摧毀舊的腐朽的社會制度,建立新的進步的社會制度。革命破壞舊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推動社會的發展。②具有革命意識的:工人階級是最~的階級。③根本改革:思想~ㄧ技術~ㄧ產業~。
- 十月朝 農歷十月一日。 舊俗為掃墓日。 亦稱十月一。 ? 清 翟灝 《通俗編?儀節》: “﹝ 墓祭 ﹞今民間以新歲、寒食、十月朝三次。 據 程子 《遺書》, 拜墳則十月一日拜之, 感霜露也;寒食則又從常祭禮。” ? 《中國歌謠資料?顛倒歌》: “清明當十月朝, 家家去祭掃。”
- 十月桃 1. 桃樹的一種。 果實呈圓形、色青, 味甘酸, 肉黏著于核。 ? 《廣群芳譜?花譜四?桃花一》: “十月桃, 十月實熟, 故名, 花紅色。” 2. 指這種桃的果實。 3. 詞牌名。 ? 宋 曾慥 《樂府雅詞》錄無名氏詞賦十月桃, 即以為調名。 ? 宋 黃大輿 《梅苑》錄無名氏詞以同調詠十月梅, 故亦名《十月梅》。 雙調, 平韻, 有九十九、九十八字二體。 ? 宋 張元干 有《十月桃》詞。
- 大革命 dàgémìng①大規模的革命:法國~。②特指我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 革命家 gémìngjiā具有革命思想,從事革命工作,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魯迅是偉大的思想家和~。
- 二次革命 èrcì gémìng[The second punitive war against yuan] 指1913年7月孫中山發動的討伐袁世凱的戰爭。與辛亥革命相對而言,故稱二次革命
- 工業革命 gōngyègémìng產業革命。
- 技術革命 jìshù gémìng指生產技術上的根本變革,例如從用體力、畜力生產改為用蒸汽做動力生產,用手工工具生產改為用機器生產。
- 文學革命 wénxué gémìng指我國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展開的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運動。文學革命以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為起點,進而反對以封建主義為內容的舊文學,提倡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學。
- 民元革命 指辛亥革命。 ? 魯迅 《三閑集?無聲的中國》: “拿最近的事情來說, 如 中 日 戰爭, ‘拳匪’事件, 民元革命這些大事件, 一直到現在, 我們可有一部像樣的著作?”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之二》: “ 中國 自民元革命以來, 所謂文藝家, 沒有萎黃的, 也沒有受傷的, 自然更沒有消滅, 也沒有苦痛和愉悅之歌。”
- 革命創制 謂變革天命,創立新制。多指改朝換代。
- 革命反正 《易·革》“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后因以“革命反正”謂變革天命,使之恢復正常。借指改朝換代。
- 十有八九 shí yǒu bā jiǔ 【解釋】指絕大多數,大致不差,差不離【出處】唐·杜甫《負薪行》:“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2卷:“阿爺,此猜~,姐姐只為許了個盲子,心中不樂,時時流淚。”【拼音碼】sybj【用法】主謂式;作定語;指有極大的可能性
- 十月節 [Oktoberfest]德國慕尼黑每年一度的節日,歷時兩周,于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結束。起源于1810年巴伐利亞儲君(后來的國王路易一世)為慶祝婚禮而舉行的賽馬會。不久,賽馬與農村交易大會合并舉行,并供應飲食。到20世紀末,慕尼黑的各啤酒廠為慶祝十月節,紛紛設立臨時啤酒廳,每個廳可容納3,000~5,000人入座,并請樂隊在酒廳演奏,以招徠顧客。節日期間啤酒消費總量超過100萬加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