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車之會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bīng chē zhī huì
【解釋】會:會盟。春秋時齊桓公爭霸,屢次與諸侯會盟,其中在僖公年間的四次,齊國帶有軍隊,稱為“兵車之會”
【出處】《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兵車之會四,未嘗有大戰也。”
【拼音碼】bczh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指武裝會盟
- 兵車 bīngchē①古代作戰用的車輛。②指運載軍隊的列車。
- 之 zhī ㄓˉ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心。2)助詞,表示修飾...
- 會 (會)huì ㄏㄨㄟˋ1)聚合,合攏,合在一起:~合。~審。~話。2)...
- 兵車之屬 見“ 兵車之會 ”。
- 衣裳之會 指國與國間以禮交好之會,相對“兵車之會”而言。
- 風塵之會 謂戰亂之際。
- 鵝湖之會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由呂祖謙邀集,意圖調和硃熹和陸九淵兩派爭執。在治學方法上,硃熹主張“先道問學”和“即物而窮其理”,即從博覽群書和對外物的觀察來啟發內心的知識;陸九淵主張“尊德性”和“發明本心”,認為“心即理也”,不必多做讀書窮理工夫。硃譏陸為“禪學”,陸譏硃為“支離”,并賦詩互相責難。實質上是硃的客觀唯心主義和陸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一場爭論。
- 下車之始 同“下車伊始”。
- 函車之獸 指大獸。 ? 《莊子?庚桑楚》: “夫函車之獸, 介而離山, 則不免于罔罟之患。” ? 成玄英 疏: “其獸極大, 口能函車。” ? 《宋書?袁淑傳》: “臣聞函車之獸, 離山必斃;絕波之鱗, 宕流則枯。”
- 前車之鑒 qián chē zhī jiàn 【解釋】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出處】《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后車戒。”【示例】~,請自三思。(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五回)【拼音碼】qczj【用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于勸告人【英文】lessons drawn from others' mistakes
- 后車之戒 hòuchēzhījiè(1)[lessons drawn from others' mistakes] 謂以前失敗的例子,可以作為后來的教訓秦王道:“孤當初不聽先生們之諫,致有此難。將來后車之戒,孤當謹之。”――《隋唐演義》(2)參見“前車之鑒”
- 巾車之恩 謂 漢 光武帝 劉秀 于 巾車鄉 (今 河南 寶豐 東)擒獲 馮異 , 旋即赦而錄用的故事。 據《后漢書?馮異傳》載: 異 本為 王莽 郡掾, 與 苗萌 共守 父城 拒 漢 。 ? 光武 略地 潁川 , 攻 父城 不下, 屯兵 巾車鄉 。 ? 異 間出行屬縣, 為 漢 兵所執。 時 異 從兄 孝 及同郡 丁綝 、 呂晏 并從 光武 , 因共薦 異 , 得召見。 ? 異 遂歸 漢 , 后為 光武 佐命功臣。 ? 建武 六年春, 異 朝京師, 光武 引見后, 賜以珍寶、衣服、錢帛。 ? 異 謝曰: “臣聞 管仲 謂 桓公 曰;‘愿君無忘射鉤, 臣無忘檻車。 ’ 齊國 賴之。 臣今亦愿國家無忘 河 北之難, 小臣不敢忘 巾車 之恩。”
- 懸車之歲 見“懸車之年”。
- 懸車之年 指七十歲。
- 盈車之魚 指大魚。 ? 《列子?湯問》: “ 詹何 以獨繭絲為綸, 芒針為鉤, 荊筱為竿, 剖粒為餌, 引盈車之魚。” ? 張湛 注: “《家語》曰: ‘鯤魚, 其大盈車。 ’”
- 覆車之戒 fù chē zhī jiè 【解釋】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出處】《晉書·庾純傳》:“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不忌覆車之戒矣。”【拼音碼】fczj【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比喻失敗的教訓
- 覆車之鑒 fù chē zhī jiàn 【解釋】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出處】《晉書·庾純傳》:“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不忌覆車之戒矣。”【拼音碼】fczj【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比喻失敗的教訓
- 奔車之上無仲尼 謂圣賢不處危險之地。 ? 《韓非子?安危》: “奔車之上無 仲尼 , 覆舟之下無 伯夷 。” ? 陳奇猷 集釋: “ 陶鴻慶 曰: ‘奔與賁同, 讀為僨;僨, 亦覆也。 ’蓋謂 仲尼 、 伯夷 不處險之地, 愛其身也。”
- 兵車行 兵車行拼音:bīng chē xíng 注音:ㄅㄧㄥ ㄔㄜ ㄒㄧㄥˊ 詞語解釋 詩篇名。唐代杜甫作。詩先寫壯丁開赴前線時親人送別的悲凄場面,后又借士兵之口,揭露唐玄宗長期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全詩節奏多變,語言明快通俗。
- 兵資 指軍需物資。 ? 《魏書?食貨志》: “乃令番戍之兵, 營起屯田, 又收內郡兵資與民和糴, 積為邊備。”
- 兵輪 軍艦。 ? 清 胡燏棻 《上變法自強條陳疏》: “今春 威海 告急, 南洋兵輪坐視而不之救。”
- 兵費 bīngfèi[military expense;funds of War] 軍費、戰爭經費要給回兵費并公司行內所失貨物共銀四百二十萬兩,限六日交清。――《廣州軍務記》
- 兵輸 古謂戰爭結束后把兵器交還有司。 ? 《周禮?夏官?司兵》: “﹝司兵﹞及授兵, 從司馬之法以頒之;及其受兵輸, 亦如之。” ? 鄭玄 注: “兵輸, 謂師還, 有司還兵也。” ? 孫詒讓 正義: “師還, 兵不復用, 則當歸之有司, 司兵主受所輸而藏之也。”
- 兵貴神速 bīng guì shén sù 【解釋】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出處】《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嘉言曰:‘兵貴神速。’”【示例】~,我們立即出發。【拼音碼】bgss【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獨句;用于軍事等【英文】speed is too important in war【故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在官渡之戰消滅了袁紹。袁紹的兒子袁熙、袁尚帶領殘部投奔北方的單于蹋頓。曹操為盡早鞏固北方,采納郭嘉的建議,親率精兵日夜兼程、出其不意地消滅蹋頓的部隊。袁熙兄弟被遼東太守公孫康所殺
- 兵運 士兵運動的簡稱, 指策動敵軍士兵起義等革命活動。 ? 劉景范 《劉志丹太白收槍》: “﹝ 劉志丹 ﹞翻著從 寧夏 、 榆林 、 延安 等地做兵運工作同志的來信。” ? 劉景范 《劉志丹太白收槍》: “ 劉志丹 說: ‘黨要我們搞兵運工作的目的, 是為了組織自己的武裝。 ’”
- 兵貴先聲 bīng guì xiān shēng 【解釋】指用兵貴在先以自己的聲勢鎮懾敵人。【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拼音碼】bgxs【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用于軍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