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jǐng ㄐㄧㄥˇ
1)使人警醒,不犯過錯:~戒。~省(xǐng)(使人覺悟、反省)。懲一~百。以~效尤。
2)古同“警”,警報。
·參考詞匯:
admonish warn
- 儅 dāng ㄉㄤˉdàng ㄉㄤˋ1)均見“??”。
- 儆切 審慎而切實。 ? 清 包世臣 《族兄紀三先生鄭本<大學><中庸>說序》: “是故 鄭 義宏達儆切, 無可非議, 無有滲漏。”
- 億 yì ㄧˋ1)見“億”。
- 儆動 1. 謂戒懼不安。 ? 唐 無名氏 《大唐傳載》: “《洪范》五福獨不言貴者, 貴近于高危。 福之自至猶儆動, 奈何枉道邀之。” 2. 打動;引動。 ?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歷史?南北朝樂歌中的歌謠》: “ 黃 詩注又云: ‘田野踏歌者……其尾腔曰“娘來里, 媽來里”, 曰“小籃弟”, 曰“娘十幾”, 皆男女儆動之詞也。 ’”
- 儆勵 警戒策勵。 ? 《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帝﹞謂宰相曰: ‘ 漢 制, 刺史以天條問事, 諸葛亮 有武臣七戒, 朕今參求要道以儆勵群臣。 ’” ? 《“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 “﹝工界諸公﹞應當隨學商二界之后, 以消極罷工手段, 儆勵政府。”
- 儃回 運轉。 ? 《楚辭?賈誼<惜誓>》: “壽冉冉而日衰兮, 固儃回而不息。” ? 王逸 注: “儃回, 運轉也。” ? 明 宋濂 《太白丈人傳》: “淪溺儃回而弗止, 謂之淹。”
- 儆備 警戒防備。 ? 《左傳?成公十六年》: “公待于 壞隤 , 申宮儆備, 設守而后行。” ? 《后漢書?西羌傳》: “又數遣使驛通動靜, 使塞外 羌夷 為吏耳目, 州郡因此可得儆備。” ? 《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元載》: “ 尹子奇 益兵圍 睢陽 益急, 張巡 于城中夜鳴鼓嚴隊, 若將出擊者, 賊聞之, 達旦儆備。 既明, 巡 乃寢兵絕鼓。” ? 《明史?宦官傳二?魏忠賢》: “王素稔 忠賢 惡, 深自儆備, 其黨自危。”
- 儃儃 寬舒閑適貌。 ? 《莊子?田子方》: “有一史后至者, 儃儃然不趨, 受揖不立, 因之舍。” ? 成玄英 疏: “儃儃然, 寬閑之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