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三反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后以“一舉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 一舉 yījǔ一種舉動;一次行動:多此~│成敗在此~│~搗毀敵人的巢穴。
- 三反 1. 三個來回。 ...
- 一隅三反 yī yú sān fǎn 【解釋】從一件事物的情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道理。【出處】《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拼音碼】yysf【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指善于類推
- 三反四覆 反復無常。
- 一舉一動 yī jǔ yī dòng 【解釋】指人的每一個動作,所有的行動【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著力。”【示例】巴金《秋》:“跟他不相干的事他也認錯,弄得我們~都不方便。”【拼音碼】yjyd【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指人的言行
- 一舉萬里 見“一舉千里”。
- 一舉兩全 謂一舉措而能顧全兩面。
- 一舉兩得 yī jǔ liǎng dé 【解釋】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出處】《晉書·束皙傳》:“賜其十年炎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拼音碼】yjld【燈謎面】打傘曬毛巾;作揖抓腳背;賣糖的看戲;逮兔子打狐貍業【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英文】shoot two hawks with one arrow 【故事】春秋時期魯國勇士卞莊子敢于只身同老虎搏斗,他聽說山上有兩只老虎就想去打,朋友勸說等兩只老虎爭食時再下手可以一舉兩得。他耐心等到大老虎為了吃到黃牛而咬死小老虎,覺得這時時機已成熟,輕易地打死那只大老虎
- 一舉千里 yī jǔ qiān lǐ 【解釋】一飛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遠大。【出處】《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拼音碼】yjql【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一舉成名 yī jǔ chéng míng 【解釋】原指一旦中了科舉就揚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出處】唐·韓愈《唐故國子司業竇公墓志銘》:“公一舉成名而東。”【示例】經過多年的努力,這項實驗終于成功了,這使他~。【拼音碼】yjcm【燈謎面】武松打虎陳鏡開奪魁【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一舉手之勞 yī jǔ shǒu zhī láo 【解釋】比喻不費力,只是一抬手那樣。【拼音碼】yjsl
- 多此一舉 duō cǐ yī jǔ 【解釋】指多余的,沒有必要的舉動。【示例】問起北京人來,只知道《三俠五義》,而南方人卻只見有曲園老人的改本,此老實在可謂~。(《便迅書信集·致胡適》)【拼音碼】dcyj【燈謎面】八擒孟獲;大白天掌燈;陰天戴草帽;雨天澆地雙手贊成【用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英文】bring/carry/send owls to Athens
- 成敗在此一舉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 【解釋】舉:舉動。成功、失敗就決定于這次行動了。指采取事關重大的行動【出處】《晉書·苻堅載記上》:“成敗之機,在此一舉。”【示例】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這樁事,任大責重,方才一口氣許了公婆,~。”【拼音碼】cbzj【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分句;指關鍵時刻
- 一舉兩便 一舉兩便 基本解釋:舉:舉動、動作。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 一舉兩失 一舉兩失 基本解釋:舉:舉動。指一件事帶來兩方面的損失。形容十分錯誤的舉動。
- 一丸泥 1. 一顆泥丸。 ? 漢 劉向 《列仙傳?方回》: “時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門戶, 終不可開。” ? 《明史?河渠志二》: “河至 清河 凡四折而后入海。 ? 淮安 、 高 、 寶 、 鹽 、 興 數百萬生靈之命托之一丸泥, 決則盡成魚蝦矣。” 2. 《東觀漢記?隗囂載記》: “ 元 ( 王元 )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 函谷關 , 此萬世一時也。”謂 函谷關 地勢險要, 易于防守。 后用于比喻以極少的力量, 可以防守險要的關隘。 ? 《晉書?四夷傳?吐谷渾》: “以一丸泥封 東關 , 封 燕 趙 之路, 迎天子于 西京 , 以盡遐藩之節。” ? 唐 李益 《再赴渭北使府留別》詩: “平戎三尺劍, 封緘一丸泥。” ? 清 錢謙益 《獄中雜詩》之十一: “莫倚 居庸 三路險, 請封 函谷 一丸泥。” ? 宋 王安石 《西帥》詩: “一丸豈慮封 函谷 , 千騎無由飲 渭橋 。” ?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封 函谷 之一丸, 據 雍州 之九郡。”
- 一丸五色 三國 魏 曹丕 《游仙詩》: “西山一何高, 高高殊無極, 上有兩仙僮, 不飲亦不食, 與我一丸藥, 光耀有五色。”后因以“一丸五色”指仙藥。 ? 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一丸五色成虛語, 石爛松薪更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