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趨并駕是什么意思
- 齊 (齊)qí ㄑㄧˊ1)東西的一頭平或排成一條直線:~整。參差不~。2)...
- 趨 (趨)qū ㄑㄩˉ1)快走:~走。~進(jìn)。~前。~奉。~翔(快走像鳥展翅...
- 并駕 1. 兩馬并馳。 ...
- 并駕 1. 兩馬并馳。 ? 南朝 梁 何遜 《送韋司馬別》詩: “歸衢并駕奔, 別館空筵卷。” ? 清 曹寅 《題楝亭夜話圖》詩: “ 廬江 太守訪故人, 建康 并駕能傾倒。” 2. 猶言并駕齊驅(qū)。 ? 宋 蔡夢(mèng)弼 《草堂詩話》卷一: “昔 韓子蒼 嘗論此筆力變化, 當(dāng)與 太史公 諸《贊》并駕。” ?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雜言》: “體雖不同, 詩實(shí)并駕, 皆變之善者也。” ? 清 周亮工 《甌香買得芍藥數(shù)枝》詩: “但結(jié)云旗誰并駕, 豈無膏沐若為容。”
- 并駕齊驅(qū) bìng jià qí qū 【解釋】并排套著的幾匹馬一齊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huì)》:“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并駕齊驅(qū),而一轂統(tǒng)福。”【示例】他倆的學(xué)習(xí)都很好,可以說是~,不相上下。【拼音碼】bjqq【燈謎面】賽馬【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用于人或其他事物【英文】run neck and neck
- 連鑣并駕 見“連鑣并軫”。
- 齊驅(qū)并駕 同“并駕齊驅(qū)”。
- 齊足 猶并駕。 謂前進(jìn)的速度相同。 ? 《詩?小雅?車攻》“我馬既同” 毛 傳: “田獵齊足, 尚疾也。” ? 《漢書?揚(yáng)雄傳上》: “騁驊騮以曲艱兮, 驢騾連蹇而齊足。” ? 顏師古 注: “言使駿馬馳騖于屈曲艱阻之中, 則與驢騾齊足也。” ?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 “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 仰齊足而并馳。” ?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八: “貝子急上馬, 萬騎齊足, 頃刻至隘口。”
- 齊赫特 見“ 齊希特 ”。
- 齊足并馳 齊足并馳 基本解釋:齊足:前進(jìn)的速度相同;并馳:共同快跑。比喻齊頭并進(jìn),不分前后。
- 齊贅 戰(zhàn)國 時(shí) 齊 之贅婿 淳于髡 , 以詼諧著稱。 后以借指善于諧謔的人。 ? 明 袁宏道 《宣城飲王舍人家留別》詩: “尊前 齊 贅能詼語, 甕里杜康苦泥人。” ? 清 吳偉業(yè) 《贈(zèng)武林李笠翁》詩: “江湖笑傲夸 齊 贅, 云雨荒唐憶 楚 娥。”
- 齊足并驅(qū) 謂齊頭并進(jìn),不分高下。
- 齊貨 聚集資財(cái)。 ? 晉 袁宏 《后漢紀(jì)?恒帝紀(jì)上》: “陛下圣德, 愍海內(nèi)之憂, 感天下之難, 欲鑄錢齊貨, 以救其厄, 此猶養(yǎng)魚于沸鼎之中, 棲鳥于烈火之上。”
- 齊蹤 1. 《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 “齊蹤 虞妃 , 比跡 任姒 。” ? 《北史?韓麒麟傳》: “帝曰‘假使朕無愧于 虞舜 , 卿復(fù)何如 堯 臣?’ 顯宗 曰: ‘陛下齊蹤 堯 舜 , 公卿寧非二八之儔?’” 宋 司馬光 《稷下賦》: “今是非一概, 邪正同區(qū), 異端角進(jìn), 大道羈孤, 何以齊蹤于 夏 商 , 繼軫于 唐 虞 ?” 清 鈕琇 《觚剩?紉蘭詞》: “《紉蘭別集》, 風(fēng)流俊邁, 非不可追響 東堂 , 齊蹤 西麓 也。” 2. 謂繼踵前賢, 與之并列。 ? 《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 “齊蹤 虞妃 , 比跡 任姒 。” ? 《北史?韓麒麟傳》: “帝曰‘假使朕無愧于 虞舜 , 卿復(fù)何如 堯 臣?’ 顯宗 曰: ‘陛下齊蹤 堯 舜 , 公卿寧非二八之儔?’” 宋 司馬光 《稷下賦》: “今是非一概, 邪正同區(qū), 異端角進(jìn), 大道羈孤, 何以齊蹤于 夏 商 , 繼軫于 唐 虞 ?” 清 鈕琇 《觚剩?紉蘭詞》: “《紉蘭別集》, 風(fēng)流俊邁, 非不可追響 東堂 , 齊蹤 西麓 也。”
- 齊賬 結(jié)賬。 ? 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九: “這我可以馬上就做, 回頭我叫柜上整理一下, 到臘月齊賬時(shí)候就實(shí)行!”
- 齊車 齋戒時(shí)所用之車。 ? 《周禮?夏官?齊右》: “掌祭祀會(huì)同賓客前齊車。” ? 鄭玄 注: “齊車, 金路。 王自整齊之車也。” ? 孫詒讓 正義: “《敘官?齊仆》注云: ‘古者王將朝覲會(huì)同必齊。 ’是齊車以齊戒為名。” ? 《禮記?曾子問》: “天子巡守, 以遷廟主行, 載于齊車, 言必有尊也。” ? 《禮記?玉藻》: “君羔幦虎犆;大夫齊車, 鹿幦豹犆, 朝車;士齊車, 鹿幦豹犆。”
- 齊貝 整齊的貝殼。 ? 《莊子?盜跖》: “唇如激丹, 齒如齊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