鯫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鯫)
zōu ㄗㄡˉ
1)小魚。
2)〔~生〕a.古代用以罵人的話,意謂短小愚陋的人;b.謙辭,稱自己。
- 鯫儒 1. 迂腐的儒士。 ? 《舊唐書?蕭遘孔緯等傳論》: “囂浮士子, 闒茸鯫儒, 昧 管 葛 濟時之才, 無 王 謝 扶顛之業。” 2. 猶鯫生。 自稱的謙詞。 ?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 “鯫儒獻頌, 永孚千秋。”參見“ 鯫生 ”。
- 鲯鰍 qíqiū[dolphin;dolphinfish] 一種魚,身體長而側扁,黑褐色,頭大,眼小,生活在海洋中
- 鯫士 學識淺陋的書生。 多作自稱的謙詞。 ? 清 方履籛 《與江神箋》: “ 履籛 以朔方鯫士, 炎國僑民, 學愧通經, 行惟駑守。”
- 鲯 (鯕)qí ㄑㄧˊ1)〔~鰍〕魚,體側扁,長達一米,尾柄細小,黑褐色,頭高大,額部隆起,背鰭很長,尾鰭分叉深,生活在海洋中。鲯鰍
- 鯫頭 方言。 謂才智低劣的人。
- 鯪鱧 鯪鯉。
- 鯫愚 愚陋。 ? 宋 沈括 《謝賜對衣表》: “伏念臣降才鯫愚, 趣學卑陋。”
- 鯪鯉 穿山甲。 又名龍鯉、石鯪魚。 ? 《楚辭?天問》“鯪魚何所” 漢 王逸 注: “一云鯪魚, 鯪鯉也, 有四足, 出南方。” ? 《魏書?高佑傳》: “ 高宗 末, 兗州 東郡 吏獲一異獸, 獻之京師, 時人咸無識者, 詔以問 佑 。 ? 佑 曰: ‘此是 三吳 所出, 厥名鯪鯉, 馀域率無。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一?鯪鯉》: “其形肖鯉, 穴陵而居, 故曰鯪鯉, 而俗稱為穿山甲。 ? 郭璞 賦謂之龍鯉。 ? 《臨海水土記》云: ‘尾刺如三角菱, 故謂石鯪。 ’” 清 屈大均《廣東新語?介語?鯪鯉》: “鯪鯉, 似鯉有四足, 能陸能水, 其鱗堅利如鐵, 黑色, 絕有氣力, 能穿山而行, 一名穿山甲。”
- 鯫淺 淺陋。 ? 章炳麟 《<南洋華僑志>序》: “僑人雖鯫淺, 猶有一善, 悼念宗國, 無忘二 鄭 ( 鄭和 、 鄭成功 )。”
- 鯪 (鯪)líng ㄌㄧㄥˊ1)〔~魚〕a.體側扁,口小,有兩對須,肉味鮮美,亦稱“土鯪魚”;b.古代傳說中人面魚身的人魚,亦作“陵魚”;c.古代傳說中腹背有刺,能夠吞舟的大魚。2)〔~鯉〕哺乳動物,全身有角質鱗片,無牙齒,吃螞蟻。鱗片可入藥。俗稱“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