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魚遇鯖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比喻調換口味, 使不單調。 鯖, 魚肉合燒的美味。
- 食魚 比喻幕賓受到重視、優待。 語出《戰國策?齊策四》: “ 齊 人有 馮諼...
- 遇 yù ㄩˋ1)相逢,會面,碰到:~到。~見。~事。奇~。遭~。境~。2...
- 鯖 (鯖)qīng ㄑㄧㄥˉ1)魚類的一科,身體呈梭形而側扁,鱗圓而細小,...
- 食魚 比喻幕賓受到重視、優待。 語出《戰國策?齊策四》: “ 齊 人有 馮諼 者, 貧乏不能自存, 使人屬 孟嘗君 , 愿寄食門下……居有頃;倚柱彈其劍, 歌曰: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左右以告, 孟嘗君 曰: ‘食之, 比門下之客。 ’”。 ? 唐 方干 《贈處州段郎中》詩: “德重自將天子合, 情高元與世人疏。 寒潭是處清連底, 賓席何心望食魚。” ? 明 徐渭《自為墓志銘》: “﹝余﹞一旦為少保 胡公 羅致幕府……食魚而居廬, 人爭榮而安之, 而己深以為危。”
- 食魚遇鯖 比喻調換口味,使不單調。鯖,魚肉合燒的美味。
- 食雞肋 比喻做無多大意義而又不忍舍棄的事情。 語本《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備 因險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 “時王欲還, 出令曰: ‘雞肋。 ’官屬不知所謂。 主簿 楊修 便自嚴裝, 人驚問 修 : ‘何以知之?’ 修 曰: ‘夫雞肋, 棄之如可惜, 食之無所得, 以比 漢中 , 知王欲還也。 ’” 宋 蘇軾 《相視新河秉道有詩次韻》之一: “從來自笑畫蛇足, 此事何殊食雞肋。”
- 食鹿糕 見“ 食祿糕 ”。
- 食骨在喉 食骨在喉 基本解釋:魚骨頭卡在喉嚨里。比喻心里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
- 食齊 調劑、配制的飯食。 ? 《周禮?天官?食醫》: “凡食齊視春時, 羹齊視夏時。” ? 鄭玄 注: “飯宜溫, 羹宜熱。” ? 《禮記?內則》: “凡食齊視春時, 羹齊視夏時。”參見“ 飲齊 ”。
- 食馬留肝 《史記·封禪書》:“文成(少翁)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案:《論衡》云:‘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又《漢書。儒林傳·轅固》:“轅固,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於上前……於是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后反用其義,以“食馬留肝”比喻未能吸取精華。
- 飠 shí ㄕˊ1)同“食”。用作偏旁。
- 食馬 供作肉食的馬。 ? 《穆天子傳》卷二: “因獻食馬三百, 牛羊三千。” ? 郭璞 注: “食馬, 可以供廚膳者。” II喂馬。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枕轡而寢, 食馬而食。” ? 楊伯峻 注: “先飼馬而后己食。” ? 唐 韓愈 《雜說》之四: “食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 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 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 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