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馬留肝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史記·封禪書》:“文成(少翁)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案:《論衡》云:‘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又《漢書。儒林傳·轅固》:“轅固,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於上前……於是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后反用其義,以“食馬留肝”比喻未能吸取精華。
- 食馬 供作肉食的馬。 ? 《穆天子傳》...
- 留 liú ㄌㄧㄡˊ1)停止在某一個地方:停~。~學。~任。~級。~步。~...
- 肝 gān ㄍㄢˉ1)人或動物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有合成與貯存養料、分泌膽汁...
- 馬留 1. 同“ 馬流 ”。 ? 《新唐書?南蠻傳下?環王》: “又有 西屠夷 蓋 援 還留不去者, 才十戶, 隋 末孳衍至三百, 皆姓 馬 。 俗以其寓, 故號‘馬留人’。” ?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境異》: “ 馬伏波 有馀兵十家不返, 居 壽洽縣 , 自相婚姻, 有二百戶, 以其流寓號 馬留 。 衣食與華同。” ? 清 惠士奇 《送陳秋田先生之官長寧》詩: “邑里時逢烏蛋戶, 居民半是 馬留 人。” ?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 “馬, 氏也, 援 ( 馬援 )之潰卒為 馬留 ( 隋 唐 時稱 馬留 , 今曰 馬來由 )。 其種族又因姓氏起云。” 2. 猴子。 ?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宋朝雜記下》引《桐江詩話》: “ 呂惠卿 察訪 京東 , 呂 天資清瘦, 語話之際, 喜以雙手指畫, 社人目之曰‘說法馬留’, 又湊為七字曰‘說法馬留為察訪’。” ?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十: “今世猴為馬留, 與其人形似耳。”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四?獼猴》。 參見“ 馬流 ”。
- 食馬 供作肉食的馬。 ? 《穆天子傳》卷二: “因獻食馬三百, 牛羊三千。” ? 郭璞 注: “食馬, 可以供廚膳者。” II喂馬。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枕轡而寢, 食馬而食。” ? 楊伯峻 注: “先飼馬而后己食。” ? 唐 韓愈 《雜說》之四: “食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 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 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 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 不食馬肝 bù shí mǎ gān 【解釋】相傳馬肝有毒,吃后會死。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探討【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轅固傳》:“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示例】清·陳澧《東塾讀書記·論語》:“凡讀書當闕所疑,所謂~,未為不知味。”【拼音碼】bsmg【用法】動賓式;作謂語;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探討
- 食骨在喉 食骨在喉 基本解釋:魚骨頭卡在喉嚨里。比喻心里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
- 食魚 比喻幕賓受到重視、優待。 語出《戰國策?齊策四》: “ 齊 人有 馮諼 者, 貧乏不能自存, 使人屬 孟嘗君 , 愿寄食門下……居有頃;倚柱彈其劍, 歌曰: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左右以告, 孟嘗君 曰: ‘食之, 比門下之客。 ’”。 ? 唐 方干 《贈處州段郎中》詩: “德重自將天子合, 情高元與世人疏。 寒潭是處清連底, 賓席何心望食魚。” ? 明 徐渭《自為墓志銘》: “﹝余﹞一旦為少保 胡公 羅致幕府……食魚而居廬, 人爭榮而安之, 而己深以為危。”
- 食饌一口 北齊 彭城王 高浟 為政清廉的故事。 ? 浟 曾為 滄州 刺史, 為政嚴察, 部內肅然。 ? 天保 四年, 徵為侍中, 離任時, 人吏送別悲號。 父老數百人相率具饌曰: “自殿下至來五載, 人不識吏, 吏不欺人, 百姓有識已來, 始逢今化。 殿下唯飲此鄉水, 未食此鄉食, 聊獻疏薄。” ? 浟 重其意, 為食一口。 。 事見《北齊書?彭城王浟傳》。 后遂用作典故, 以“食饌一口”形容為政清廉。 ? 清 張岱 《夜航船?政事?清廉》有“食饌一口”。
- 食魚遇鯖 比喻調換口味,使不單調。鯖,魚肉合燒的美味。
- 食饋 謂供給生活所需。 ? 《晏子春秋?雜上二九》: “ 高糾 事 晏子 而見逐, 高糾 曰: ‘臣事夫子三年, 無得, 而卒見逐, 其說何也?’ 晏子 曰: ‘ 嬰 之家俗有三, 而子無一焉。 ’ 糾 曰: ‘可得聞乎?’ 晏子 曰: ‘……此三者, 嬰 之家俗, 今子是無一焉。 故 嬰 非特食饋之長也, 是以辭。 ’” 吳則虞 集釋引 蘇時學 曰: “案言授餐于我, 而無所裨益, 是以我為供具飲食之人也。”
- 食魚遇鯖 比喻調換口味, 使不單調。 鯖, 魚肉合燒的美味。
- 食餉 供給軍需糧餉。 ?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 “ 幽州 囚將帥, 鎮州 殺將帥, 食餉半天下兵。”
- 食餌 shí ěr捕捉魚蝦等時用作誘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