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之感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shuāng lù zhī gǎn
【解釋】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
【出處】《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拼音碼】slzg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指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 霜 shuāng ㄕㄨㄤˉ1)附著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
- 露 lù ㄌㄨˋ1)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球:~水。白~。...
- 之 zhī ㄓˉ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心。2)助詞,表示修飾...
- 感 gǎn ㄍㄢˇ1)覺出:~觸。~覺。~性。~知(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
- 霜露之思 對父母先祖的思念。
- 霜露之悲 shuāng lù zhī bēi 【解釋】對父母先祖的悲思【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拼音碼】slzb【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指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 霜露之疾 見“ 霜露之病 ”。
- 霜露之病 shuāng lù zhī bìng 【解釋】因感受風寒而引起的病。【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書歸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拼音碼】slzb
- 霜露之辰 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 犯霜露 1. 形容旅途艱苦。 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必使而君棄而封守, 跋涉山川, 蒙犯霜露, 以逞君心。” ?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行》: “嚴駕越風寒, 解鞍犯霜露。” 2. 泛指辛苦奔走。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任秀》: “吾家故無恒產, 八口衣食, 皆恃一人犯霜露。 今不幸, 殂謝異域。”
- 霜露感 見“ 霜露之感 ”。
- 今昔之感 jīn xī zhī gǎn 【解釋】從今天的現實回憶過去的事【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4回:“諸舊好俱在,譚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悵莫狀。”【拼音碼】jxzg【用法】偏正式;作賓語;表示對世事的感慨
- 隔世之感 gé shì zhī gǎn 【解釋】指因人事或景物變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個時代似的感覺。【拼音碼】gszg【用法】偏正式;作定語;指象隔了一個時代似的感覺
- 月露之體 喻指辭藻華美而內容空乏的詩文。語本《隋書·李諤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
- 霜露 霜露拼音:shuāng lù 注音:ㄕㄨㄤ ㄌㄨˋ 詞語解釋◎ 霜露 shuānglù[frost and dew] 霜和露水,兩詞連用常不實指,而比喻艱難困苦的條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 霜霰 1. 霜和霰。 ?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 南朝 宋 鮑照 《侍郎報滿辭閣疏》: “煦蒸霜霰, 莩甲云露。” ? 唐 杜甫 《青陽峽》詩: “魑魅嘯有風, 霜霰浩漠漠。” ? 宋 歐陽修 《山槎》詩: “山中苦霜霰, 歲久無春色。” 2. 喻惡勢力。 ? 唐 孟郊 《答友人》詩: “道語必疏淡, 儒風易凌遲。 愿存堅貞節, 勿為霜霰欺。” ? 明 陸采 《明珠記?偽敕》: “他犯著龍鱗怒, 難寬霜霰威。”
- 霜鞞 即鞞鼓。 鞞鼓為胡樂。 胡地天寒, 故稱。 ? 南朝 宋 鮑照 《王昭君》詩: “霜鞞旦夕驚, 邊笳中夜咽。”
- 霜靄 秋夜迷茫的月色。 ? 南朝 梁 沈約 《八詠詩?登臺望秋月》: “臨玉墀之皎皎, 含霜靄之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