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鉗)
qián ㄑㄧㄢˊ
1)夾住,限制,約束:~制(用強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動)。~擊。
2)夾東西的用具:~子。老虎~。平口~。~工。
·參考詞匯:
clamp grip nip pincers pliers restrain tongs
- 鉗且 傳說中的善御馬者。 一說為得道之人。 ? 《淮南子?覽冥訓》: “若 鉗且 、 大丙 之御也, 除轡銜, 去鞭棄策, 車莫動而自舉, 馬莫使而自走也。” ? 高誘 注: “此二人, 太乙 之御也。 一說古得道之人, 以神氣御陰陽也。”
- 鉦鼙 即鉦鼓。 ? 《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 “鉦鼙震于閫宇, 鋒鏑流乎絳闕。” ? 呂延濟 注: “鉦, 金聲也;鼙, 鼓也。” ? 清 顧炎武 《贈顧推官咸正》詩: “春水濕樓船, 湖上聞鉦鼙。”參見“ 鉦鼓 ”。
- 鉗擊 qiánjī夾擊。
- 鉦鼓 1. 鉦和鼓。 古代行軍或歌舞時用以指揮進退、動靜的兩種樂器。 ? 《漢書?平帝紀》: “遣執金吾候 陳茂 假以鉦鼓, 募 汝南 、 南陽 勇敢吏士三百人。” ? 《新唐書?南蠻傳下?驃》: “每拜跪, 節以鉦鼓……歌已, 俯伏, 鉦作, 復揖舞。” ? 金 師拓 《游同樂園》詩: “可憐歡樂極, 鉦鼓散云和。” ? 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下》: “或壯麗而為江山, 或喧闐而為鉦鼓。” 2. 并稱以言兵事。 ? 《漢書?東方朔傳》: “十九學 孫 吳 兵法, 戰陣之具, 鉦鼓之教, 亦誦二十二萬言。”
- 鉦鞞 即鉦鼓。 古代軍旅常用以指揮進退, 故亦引申為戰爭、禍亂。 ?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太師北帝醮詞》: “疫癘兼行, 鉦鞞未止, 民多殍仆, 野困逋逃。”
- 鉗劫 挾持脅迫。 ?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林?庶常授州縣》: “柄臣弄權, 竊威福以鉗劫后進。”
- 鉦鐃 指銅鑼。 ?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戎容兵械?鉦》: “《黃帝內傳》曰: 玄女 請 帝 鑄鉦鐃, 以擬雹擊之聲。 今銅鑼其遺事也。” ?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請鑄大錢》: “又如大小鉦鐃, 與鼓相配而鳴者, 為歲首戲樂之具, 從前惟富戶乃有之, 近則中小戶亦多有之。”
- 鉗勒 將銜勒放入馬口。 喻嚴加約束。 ? 《后漢書?崔寔傳》: “自數世以來, 政多恩貸, 馭委其轡, 馬駘其銜, 四牡橫奔, 皇路險傾。 方將鉗勒鞬輈以救之, 豈暇鳴和鑾, 清節奏哉!”鉗, 一本作“ 柑 ”。 參見“ 鉗馬 ”。
- 鉦歌 即鐃歌。 軍樂。 ? 南朝 宋 鮑照 《還都口號》: “鉦歌首寒物, 歸吹踐開冬。” ? 黃節 補注: “鉦歌, 鐃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