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豫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yìyù
〈書〉安逸享樂:~亡身。
- 逸 yì ㄧˋ1)跑,逃跑,逃~。奔~。2)散失:~散。~史。~事。~聞。...
- 豫 yù ㄩˋ1)歡喜,快樂:~附。~游(逸樂嬉游)。不~之色。2)同“預...
- 逸賢 隱遁不仕的賢人。 ? 唐 權德輿 《明經策問八》: “ 虞仲 隱居以放言, 下惠 辱身以降志。 頗殊取舍, 皆曰逸賢, 探索精微, 當有師說。” ? 明 徐渭《祭羅封君》: “惟翁太古樸致, 盛世逸賢, 薀德高蹈, 好爵靡干。” ? 清 虞名 《指南公?舉義》: “每恨朝無正士, 野多逸賢, 猛士無人, 邊防不力。”
- 逸象 1. 奔走的象。 ? 《后漢書?五行志五》: “ 桓帝 延熹 五年四月, 驚馬與逸象突入宮殿。” 2. 指《周易》未收錄的象辭。 ? 唐 李鼎祚 《<周易集解>序》: “刊 輔嗣 ( 王弼 )之野文, 補 康成 ( 鄭玄 )之逸象。”
- 逸賤 指隱居不仕、地位低下的人。 ? 《晉書?孫楚傳》: “舉獨行君子, 可敦風厲俗者, 又舉亮拔秀異之才可以撥煩理難矯世抗言者, 無系世族, 必先逸賤。”
- 逸譚 指世人不大知道的傳聞。 多指未見于正式記載的。 ? 秦牧 《藝海拾貝?摔壞小提琴的故事》: “從前讀 日本 作家編的《歐美逸譚》, 記得有一個關于音樂家摔壞小提琴的故事。”
- 逸賊 逃亡的盜賊。 ? 《谷梁傳?隱公元年》: “然則為 鄭伯 者宜奈何?緩追逸賊, 親親之道也。” ? 《明史?賀人龍傳》: “ 徽 秦 逸賊東趨 平 鳳 , 人龍躡至 柳林 , 不利。” ? 清 姚鼐 《兵部侍郎巡撫貴州陳公墓志銘序》: “為逆者聚于 通渭 石峰堡 , 而總督 李侍堯 乃托以追逸賊西往 靖遠 , 獨留公扼 隴上 為守御。”
- 逸調 1. 失傳的曲調、樂調。 ? 南朝 梁 陶弘景 《華陽頌?才英》: “孑弦有逸調, 空談無與言。” ? 唐 王勃 《乾元殿頌》: “ 瑤山 廣樂, 備逸調于宮懸; 洞庭 仙奏, 納遺歌于帝府。” ?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二》: “二十八調但有聲同者即應, 若遍二十八調而不應, 則是逸調聲也。” 2. 超脫世俗的曲調。 ? 唐 駱賓王 《上郭贊府啟》: “倘使 陳留 逸調, 下探 柯亭 之筱; 會稽 陰德, 傍眷 馀溪 之蔡。 則回眸之報, 不獨著于前龜;清亮之音, 誰專稱于往笛?” 唐 黃滔 《魏侍中諫獵賦》: “故其旌逸調, 賞清詞, 錫彩繒而甚眾。” 3. 超脫世俗的格調。 ? 唐 盧綸 《暢博士當感懷前蹤有五十韻見寄輒有所酬以申悲舊》詩: “拾遺興難侔, 逸調曠無程。” ? 唐 陸龜蒙 《獨夜有懷因作吳體寄襲美》詩: “云虬澗鹿真逸調, 刀名錐利非良圖。” ? 清 黃鷟來 《詠懷》之六: “高文存逸調, 豁達遠權利。”
- 逸贍 超逸豐贍。 ? 宋 王圭 《秘書郎馮京可直集賢院著作郎沈遘可太常寺丞集賢校理制》: “爾等藻詞逸贍, 咸在異等之選。” ? 明 程誥《籠鶴賦》: “性爽朗而內潔兮, 才逸贍以自資。”
- 逸話 謂世人不甚知悉的傳聞。 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 “ 林德女士 , 克氏 ( 克魯泡特金 )的親戚, 曾經和我談及 克氏 臨死時的逸話。” ? 秦牧 《藝海拾貝?細節》: “在藝術史上有過許多這類的逸話: 人們從一些事理的微小的裂縫中發現了可以亂真的贗品。”
- 逸走 1. 奔跑。 ? 《后漢書?五行志五》: “ 光和 中, 雒陽 水西橋 民馬逸走, 遂嚙殺人。” ? 《東周列國志》第六七回: “ 慶氏 有馬, 驚而逸走, 軍士逐而得之。” 2. 逃跑。 ? 《南齊書?東南夷傳?扶南國》: “臣有奴名 鳩酬羅 , 委臣逸走, 別在馀處, 構結兇逆。” ? 清 戴名世 《孑遺錄》: “ 獻忠 走, 黃將軍 縱馬追之, 而賊以輜重馬牛遺民男女塞道, 追少緩, 逸走。”
- 逸詩 1. 指《詩經》未收的古代詩歌。 見于 先秦 經傳諸子中的約有數十處, 多為零篇殘句。 ? 《晉書?束晰傳》: “昔 周公 成 洛邑 , 因流水以泛酒, 故逸《詩》云‘羽觴隨波’。” ? 唐 崔國輔 《奉和圣制上巳祓禊應制》: “逸《詩》何足對, 窅作掩 東周 。”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考文》: “逸《詩》之散見經傳者, 附載于后。” ? 郭沫若 《關于大規模收集民歌問題》: “我們看一些子書里引的逸《詩》, 就不是那么整齊。” 2. 謂詩人的一些散佚篇章, 未經收入專集中, 由后人發現而輯出者。 ? 《文教資料》1988年第4期: “這些詩作, 由于種種原因, 有些后來未能被搜輯編入詩家的專集之中, 就成了集外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