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散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yìsàn
[vaporize] 因未封閉或封閉不嚴而散失
防止粉塵逸散
- 逸 yì ㄧˋ1)跑,逃跑,逃~。奔~。2)散失:~散。~史。~事。~聞。...
- 散 sàn ㄙㄢˋ1)分開,由聚集而分離:分~。解~。渙~。~落。~失。~...
- 逸文 指散失的文章或文字。 ? 晉 郭璞 《<注山海經>敘》: “庶幾令逸文不墜于世, 奇言不絕于今。” ? 唐 皇甫湜 《編年紀傳論》: “必舉其大綱, 而簡序事, 是以多闕載, 多逸文。” ? 清 葉廷管 《吹網錄?<史通>削繁序誤》: “蓋《困學紀聞》曾載《莊子》逸文, 故 潛邱 補之也。” ?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三篇: “然 唐 宋 人所引逸文, 又有與今本《鬻子》頗不類者, 則殆真非道家言也。”
- 逸易 超逸, 飄逸。 ?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 “ 顧愷之 之跡, 緊勁聯綿, 循環超忽;調格逸易, 風趨電疾。”
- 逸放 1. 猶遨游;漫游。 ? 《云笈七簽》卷五一: “能修之者, 皆飛行太虛, 逸放九清。” 2. 猶奔放。 ? 唐 虞世南 《筆髓論?釋草》: “或氣雄而不可抑, 或勢逸而不可止, 縱狂逸放, 不違筆意也。”
- 逸景 1. 消逝的光陰;逾邁的日影。 ? 《文選?曹植<與吳季重書>》: “面有逸景之速, 別有參商之闊。” ? 劉良 注: “言相見恐過度光景之速。” ? 晉 傅玄 《日升歌》: “逸景何晃晃, 旭日照萬方。” ? 《晉書?摯虞傳》: “俯游光逸景倏爍徽霍兮, 仰流旌垂旄猋攸襳纚。” 2. 指快馬。 ? 晉 陸云 《與陸典書書》: “晞世之寶, 久隱岑崟之山;逸景之跡, 永縶幽冥之阪。” ? 唐 李白 《天馬歌》: “不逢 寒風子 , 誰采逸景孫?”
- 逸收 漏收(債款)。 ? 明 高啟 《王仲廉哀辭》: “匪時逸收, 弗賈知兮。”
- 逸暇 安逸空閑。 ?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九: “或創業于艱難, 或守成于逸暇。” ? 明 方孝孺 《種學齋記》: “然而山澤之農, 勞苦而常貧;原隰之農, 逸暇而富足。 此限于地勢者然也。”
- 逸操 高潔的情操。 ? 《三國志?蜀志?秦宓傳》: “觀 嚴 文章, 冠冒天下, 由 夷 逸操, 山岳不移, 使 揚子 不嘆, 固自昭明。” ? 《晉書?王湛傳論》: “ 坦之 墻宇凝曠, 逸操金貞。” ? 《藝文類聚》卷四十引 南朝 齊 虞羲 《與蕭令王仆射書》: “ 袁侍中 體高亮之宏姿, 挺孤奇之逸操。”
- 逸曲 超逸的歌曲。 ? 《宋書?謝靈運傳》: “卷《叩弦》之逸曲, 感《江南》之哀嘆。” ? 唐 王勃 《采蓮賦》序: “昔之賦芙蓉者多矣, 雖復 曹王 潘令 之逸曲, 孫 、 鮑 、 江 、 蕭 之妙韻, 莫不雜陳麗美, 粗舉采掇。” ? 清 吳兆騫 《竹賦》: “太子乃感 湘 流之怨歌, 撫 楚 潭之逸曲。”
- 逸才 1. 指出眾的人才。 ? 《后漢書?蔡邕傳》: “ 伯喈 曠世逸才, 多識 漢 事, 當續成后史, 為一代大典。” ? 清 鈕琇 《觚剩?河東君》: “唯博學好古, 曠代逸才, 我乃從之。” 2. 指出眾的才能。 ?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四》: “ 益州 刺史因奏 王裒 有逸才, 能為文。” ? 宋 劉子翬 《晚飲》詩: “醉里揮犀妙, 方知有逸才。” ? 阿英 《明朝的笑話二》: “ 三山 士人 鄭唐 , 有逸才, 好譏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