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墻及肩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cì qiáng jí jiān
【解釋】比喻才學淺陋。
【出處】《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拼音碼】cqjj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比喻才學淺陋
- 賜 (賜)cì ㄘˋ1)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予。~死。賞~...
- 墻 (墻)qiáng ㄑㄧㄤˊ1)用磚石等砌成承架房頂或隔開內外的建筑物:...
- 及肩 謂高僅與肩齊。 比喻相差甚遠。 ? 《論語?...
- 及肩 謂高僅與肩齊。 比喻相差甚遠。 ? 《論語?子張》: “譬之宮墻, 賜 之墻也及肩, 窺見室家之好。” ? 《藝文類聚》卷五十引 晉 孫綽 《潁川府君碑》: “矯矯秀姿, 卓卓英韻;他人之高, 乃肩而已。”
- 賜墩 朝見時賜坐。 墩, 坐具。 ? 《宋史?勾濤傳》: “遷起居舍人, 以足疾, 命閤門賜墩待班。”
- 賜復 1. 謂以特恩免除賦稅和徭役。 ? 《后漢書?光武帝紀下》: “皇考居此日久, 陛下識知寺舍, 每來輒加厚恩, 愿賜復十年。” ? 《南史?梁紀上?武帝》: “戊子, 詔 蘭陵縣 建 修 二陵周回五里內居人賜復終身。” ? 《清史稿?圣祖紀一》: “詔南巡車駕所過, 賜復一年。” 2. 敬稱人覆信的套語。 ? 《藝風堂友朋書札?吳士鑒三六》: “前奉賜復, 并承示 康熙 朝傳目, 拜悉一切。” ? 金天翮 《致江蘇省政府主席王》: “請主席嚴密調查, 宣布事實, 以釋群疑, 以維民治, 并盼賜復, 幸甚幸甚。”
- 賜垂 對皇帝的敬辭。 謂垂恩賜允。 ? 《宋書?律歷志下》: “若臣所上, 萬一可采, 伏愿頒宣群司, 賜垂詳究, 庶陳錙銖, 少增盛典。” ? 《魏書?彭城王勰傳》: “猶愿圣慈, 賜垂蠲遂。”
- 賜奠 皇帝親臨致祭。 ?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賜奠》: “國家寵待臣僚, 遇有勛績昭著者, 飾終之典, 有上親臨賜奠者。” ? 《清史稿?傅恒傳》: “其后上復幸 天津 , 念 傅恒 于此復命, 又經 傅恒 墓賜奠, 皆紀以詩。”
- 賜圜 見“ 賜環 ”。
- 賜姓 1. 謂天子據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績而賜予姓氏。 ? 《左傳?隱公八年》: “天子建德, 因生以賜姓。” ? 杜預 注: “因其所由生以賜姓, 謂若 舜 由 媯汭 , 故 陳 為 媯 姓。” ? 《國語?周語下》: “賜姓曰 姒 , 氏曰 有夏 , 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 ? 《史記?秦本紀》: “ 大費 拜受, 佐 舜 調馴鳥獸, 鳥獸多馴服, 是為 柏翳 , 舜 賜姓 嬴 氏。” 2. 多指以國姓賜與功臣, 以示褒寵。 ?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于是上曰: ‘本言都 秦 地者 婁敬 ……賜姓 劉氏 。 ’” ? 《新唐書?李績傳》: “帝喜曰: ‘純臣也。 ’詔授 黎州 總管, 封 萊國公 。 賜姓。” ?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江彬》: “ 彬 亦建功, 漸謀進用, 賜姓 朱 氏。”
- 賜國 謂賜給侯伯之國所應有的領地。 ? 《周禮?春官?大宗伯》: “七命賜國。” ? 鄭玄 注: “王之卿六命, 出封加一等者, 鄭司農 云: ‘出就侯伯之國。 ’” 孫詒讓 正義: “ 鄭司農 云‘出就侯伯之國’者, 據《典命》云‘侯伯七命’。 以侯伯始為成國, 對上‘五命賜則’為出就子男未成國也。”
- 賜官 1. 受天子命能自置官吏以治家邑。 ? 《周禮?春官?大宗伯》: “六命賜官。” ? 鄭玄 注: “此王六命之卿。 賜官者, 使得自置其臣, 治家邑如諸侯。” 2. 后世指授以官職。 ? 《宋史?禮志二四》: “若賜官, 即贊謝再拜, 并歸次易其所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