褯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jiè ㄐㄧㄝˋ
1)包裹嬰兒的衣被。
2)〔~子〕方言,尿布。
- 褯子 jièzi[diaper] [方]∶小兒尿布
- 褮 yīng ㄧㄥˉ1)古代小殮時,在死者臉上覆蓋的巾帕。古人又稱鬼衣。
- 褰 qiān ㄑㄧㄢˉ1)揭起:“子惠思我,~裳涉溱”。2)古代稱套褲。
- 褭驂 小馬的別名。 一說古駿馬名。 即騕褭。 ? 《爾雅?釋畜》: “玄駒, 褭驂。” ? 郭璞 注: “玄駒, 小馬, 別名褭驂耳。 或曰, 此即騕褭, 古之良馬名。”
- 褰舉 1. 高舉貌。 ? 《楚辭?九嘆?遠游》“褰虹旗于玉門” 漢 王逸 注: “褰舉虹旗, 驅上 玉門 之山。” 2. 高飛貌。 ? 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 “乾清坤夷, 境落褰舉。” ? 明 劉基 《<宋景濂學士文集>序》: “其神思飄逸, 如 列子 御風, 飄然褰舉, 不沾塵土。”
- 褭騕 古駿馬名。 ? 南朝 梁 蕭統 《古樂府?上林》: “千金褭騕騎, 萬折流水車。”參見“ 騕褭 ”。
- 褰幃 見“ 褰帷 ”。
- 褭駣 良馬。
- 褰帷 亦作“褰幃”。 1. 撩起帷幔。 ?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 “開車褰幃, 周章城邑。” ? 《南史?后妃傳上?潘淑妃》: “帝好乘羊車經諸房, 淑妃 每莊飾褰帷以候。” ?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 “隨起身褰帷拂枕, 疊被鋪床。” 2. 《后漢書?賈琮傳》: “ 琮 為 冀州 刺史。 舊典, 傳車驂駕, 垂赤帷裳, 迎于州界。 及 琮 之部, 升車言曰: ‘刺史當遠視廣聽, 糾察美惡, 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后因以“褰帷”為官吏接近百姓, 實施廉政之典。 ? 《梁書?劉孝綽傳》: “方且褰帷自厲, 求瘼不休。” ? 宋 王禹偁 《擬除開封縣令可鄭州刺史》: “以爾具官某, 宰予赤縣, 綽有政聲, 宜旌墨綬之賢, 用布褰帷之化。” ? 清 陳夢雷 《贈臬憲于公》詩: “褰幃 巴子國 , 攬轡墊 江 濱。”
- 褭蹏 褭蹏拼音:niǎo dì 注音:ㄋㄧㄠˇ ㄉㄧˋ 詞語解釋亦作“ 褭蹄 ”。亦作“裊蹏”。鑄金成馬蹄形。因借指金銀。《漢書·武帝紀》:“今更黃金為麟趾褭蹏以協瑞焉。” 顏師古 注:“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鑄為麟足馬蹏之形以易舊法耳。今人往往於地中得馬蹏金,金甚精好,而形制巧妙。” 宋 歐陽修 《南鄉子》詞之二:“偷得褭蹄新鑄樣,無端,藏在紅房艷粉間。” 宋 蘇軾 《觀張師正所蓄辰砂》詩:“近聞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鑄褭蹄。” 宋 楊萬里 《路逢故將軍李顯忠謫居長沙》詩:“只悲熊耳甲,誰怨裊蹏金。” 明 宋濂 《白牛生傳》:“ 生 慕 孔 顏 之樂,如聆鈞天之樂,如獲褭蹏之金。”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褭蹏,音鳥蹏,銀之別名,即馬蹏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