褝是什么意思
- 褞 yùn ㄩㄣˋ1)古同“緼”,亂麻,舊絮:“二三子布弊~袍,不足以避寒。”
- 褜 pao ㄆㄠ1)義未詳。
- 褞袍 以亂麻襯于其中的袍子。 古貧者無力具絲絮, 僅能以麻著于衣內(nèi), 故稱。 褞, 通“ 縕 ”。 語本《論語?子罕》: “衣弊縕袍。” ? 漢 陸賈 《新語?本行》: “二三子布弊褞袍, 不足以避寒。” ? 《后漢書?桓鸞傳》: “少立操行, 褞袍糟食, 不求盈馀。”
- 褸裂 衣破爛貌。 ? 《方言》第三: “褸裂、須捷、挾斯, 敗也。 ? 南楚 凡人貧, 衣被丑敝, 謂之須捷, 或謂之褸裂, 或謂之襤褸。” ? 郭璞 注: “褸裂, 衣壞貌。” ? 錢繹 箋疏: “褸本以交裂得名, 云褸裂者, 言裂而又裂也。”
- 褞褐 破舊的以亂麻舊絮充內(nèi)的袍子。 ? 《晉書?文苑傳?王沈》: “袞龍出于褞褐, 卿相起于匹夫。”
- 褸 (褸)lǚ ㄌㄩˇ1)〔襤~〕見“襤”。襤褸篳路 篳路藍褸 衣衫襤褸 襤褸 篳路襤褸
- 褟 tā ㄊㄚˉ1)貼身的衣衫:汗~兒。2)在衣邊上縫(花邊):~花邊兒。3)姓。汗褟兒
-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9),chǔ suì liang 字登善。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晉末南遷為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人。唐朝著名書法家。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學(xué)館十八學(xué)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他的書法,初學(xué)虞世南,晚年取法鐘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書家。相傳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嘆息無人可以論書。魏征稱贊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魏征認(rèn)為,他對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認(rèn)王字真?zhèn)蔚哪芰ΑK膫魇罆E有楷書《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伊闕佛龕》。
- 褠 gōu ㄍㄡˉ1)直袖的單衣。2)古同“韝”,臂套。3)針縫。4)衣褶。
- 褚衣 綿衣。 ? 《新唐書?李訴傳》: “ 蔡 吏驚曰: ‘城陷矣!’ 元濟 尚不信, 曰: ‘是 洄曲 子弟來索褚衣爾。 ’” 宋 朱弁 《送春》詩: “風(fēng)煙節(jié)物眼中稀, 三月人猶戀褚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