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脛蟣肝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shī jìng jī gān
【解釋】虱子的小腿,蟣子的肝臟。比喻非常微小的東西。
【出處】戰國楚·宋玉《小言賦》:“烹虱脛,切蟣肝,會九族而同噬,猶委余而不殫。”
【拼音碼】sjjg
- 虱 shī ㄕˉ1)寄生在人、畜身上的一種小蟲,吸食血液,能傳染疾病:~子...
- 脛 (脛)jìng ㄐㄧㄥˋ1)小腿,從膝蓋到腳跟的一段:~骨。·參考詞匯...
- 蟣肝 比喻微小或珍貴的食物。 ? 戰國 楚 宋...
- 蟣肝 比喻微小或珍貴的食物。 ? 戰國 楚 宋玉 《小言賦》: “館于蠅須, 宴于毫端, 烹虱脛, 切蟣肝, 會九族而同嚌, 猶委馀而不殫。” ? 唐 馮贄 《云仙雜記?蟣肝龍首》: “蟣肝之奉何堪, 龍首之攀可望。” ? 宋 劉克莊 《又五言》: “與子擘麟脯, 從渠切蟣肝。”
- 鼠臂蟣肝 又作:鼠肝蟲臂。謂或為鼠臂或為蟣肝,指人世變化無常。
- 虱目魚 即遮目魚。 體呈梭形, 長達1米以上。 口小, 無牙。 可食用, 味美。
- 虱蟣 亦作“虱蟣”。 虱子和虱卵。 泛指微小的生物。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 “不知開府爪牙威, 殺人如同虱蟣。”
- 虱瘤 亦作“虱瘤”。 虱子寄生在肌膚上所形成的瘤。 ? 宋 洪邁 《夷堅丁志?頰瘤巨虱》: “ 臨川 人有瘤生頰間, 癢不復可忍, 每以火烘炙, 則差止;已而復然, 極以患苦。 醫者告之曰: ‘此真虱瘤也, 當剖而取之。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人虱》﹝集解﹞引 徐鉉 《稽神錄》: “ 浮梁 李生 背起如盂, 惟癢不可忍, 人皆不識。 醫士 秦德立 云: 此虱瘤也。 以藥傅之, 一夕瘤破, 出虱斗馀。”
- 虱虱 眾多貌。 ? 清 龔自珍 《京師悅生堂刻石》: “若夫草莽市井之人, 叢叢而虱虱, 不出于 黃 炎 , 其先未嘗有得姓受氏之榮也。”
- 虱瘕 同“虱癥”。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 史載之 治 朱師古 之食掛, 徐嗣伯 治老姥之針疸, 賈耽 視老人之虱瘕, 徐之才 視乘船人之蛤精疾, 周顧 知黃門腹中蛟龍, 以無命門脈, 而知為鬼。 此以博識者也。”參見“ 虱癥 ”。
- 虱蟻 魚身上生白點或黑點的病癥。 ? 清 姚元之 《竹葉亭雜記》卷八: “一交秋令, 水自澄清, 無俟添換矣。 缸內不放蘭草, 一恐魚蟲藏匿致魚不得食, 二恐草爛水臭以致魚生虱蟻之患。”
- 虱癥 指虱子在體內結塊的病。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 “讀《卮言》所記古今博物事, 偶憶史傳小說中有相類者, 并疏左方…… 賈耽 知虱癥。”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人虱》: “又有虱癥、虱瘤諸方法, 可見虱之為害非小也。 ? 《千金方》云: 有人嚙虱在腹中, 生長為癥, 能斃人。”
- 虱蛀 亦作“虱蛀”。 指生虱病。
- 虱病 指頭虱、體虱、陰虱等寄生于人體的不同部位所產生的皮膚病。 患處很癢, 體虱并可為傳染斑疹傷寒、回歸熱等疾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