虪是什么意思
- 蟲 (蟲)chóng ㄔㄨㄥˊ1)節(jié)肢動物的一類:昆~。益~。雕~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2)動物的通稱:大~(老虎)。長~(蛇)。介~(有介殼的蟲子)。·參考詞匯:insect worm bug(1)蟲chóng(2)(會意。漢字部首之一,從“蟲”的字多與昆蟲、蛇等有關(guān)。按:“蟲”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讀huǐ,即虺,是一種毒蛇。后為“蟲”的簡體。本義:昆蟲的通稱)(3)同本義 [insect]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說文》風(fēng)為蟲。――《孔子家語·執(zhí)轡》煩氣為蟲。――《淮南子·精神》禽獸蟲蛾。――《列子·黃帝》蟲飛薨薨。――《詩·齊風(fēng)·桑柔》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人民不勝蟲蛇。――《韓非子·五蠹》(4)又如:蟲豸(昆蟲;蟲子);蟲蛭(小蟲子);蟲天(百蟲能各自適應(yīng)所處的環(huán)境);蟲吊(蟲聲。其聲凄切,有如吊問);蟲出(人死后數(shù)日則尸體生蟲。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肉腐出蟲。――《荀子》(5)古代泛指所有的動物 [animal]蛟蟲死。――《呂氏春秋·覽冥》(6)又如:長蟲(大蟲。方言。指老虎);蟲蝦(指魚蝦);蟲虱(泛指蛀蟲);蟲網(wǎng)(謂蜘蛛布網(wǎng))(7)蟲災(zāi) [plague of insects]。如:蟲霜水旱(指農(nóng)田的四大害);蟲妖(蟲類造成的災(zāi)害。多指蝗災(zāi))毛火蟲 寄生蟲 殺蟲劑 原蟲 長蟲 蟲草 蟲蝕 蓼蟲忘辛 疥蟲 血吸蟲 瞌睡蟲 三蟲 懶蟲 稚蟲 誘蟲燈 蟲癭 蚊蟲 草蟲 雞蟲得失 蟲吃牙 蟲情 猿鶴蟲沙 雕蟲小藝 害蟲 蟲臂鼠肝 夏蟲不可以語冰 恙蟲 珊瑚蟲 蟲口 蛔蟲病 毒蟲 血滴蟲 蛔蟲 蛀蟲 病蟲害 粘蟲 蟲豸 沒毛大蟲 蠓蟲兒 益蟲 物腐蟲生 鉤蟲 米蛀蟲 打蟲 眼蟲 蟲魚之學(xué) 跟屁蟲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猿鶴沙蟲 經(jīng)濟昆蟲 蟲牙 爬蟲 蟲沙猿鶴 敵百蟲 蟲災(zāi) 水火兵蟲 毛蟲 蛆蟲 幼蟲 絲蟲病 蟲害 匍滴蟲 地鱉蟲 線蟲 雕蟲小技 蟲眼 夜光蟲 害人蟲 毛毛蟲 小爬蟲 蟲子 絲蟲 冬蟲夏草 蚧蟲 介蟲 螟蟲 夏蟲語冰 精蟲 病原蟲 老雕蟲 蠹蟲 甲蟲 昆蟲 成蟲 應(yīng)聲蟲 糊涂蟲 臭蟲 渦蟲 鼠肝蟲臂 若蟲 蟄蟲 可憐蟲 蚜蟲 大蟲 絳蟲 鉆心蟲 竹節(jié)蟲 蝗蟲
- 虩虩 恐懼貌。 ? 《易?震》: “震來虩虩, 笑言啞啞。” ? 王弼 注: “震之為義, 威至而后乃懼也。 故曰, 震來虩虩, 恐懼之貌也。” ? 李鼎祚 集解引 虞翻 曰: “多懼故虩虩。” ? 唐 顏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銘》: “道冠巍巍, 威深虩虩。” ?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韻答劉書記見贈》: “驚風(fēng)出地戶, 虩虩似震雷。” ? 清 魏源 《乾隆蕩平準(zhǔn)部記》: “詢謀于廷, 群疑虩虩, 懲 雍正 九年 博克拓嶺 之?dāng)。?以深入為險。”
- 蟲絲 1. 蛛絲。 ? 北周 庾信 《傷往》詩: “鏡塵言苦厚, 蟲絲定幾重。” ? 唐 杜牧 《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詩: “露蔓蟲絲多, 風(fēng)蒲燕雛老。” 2. 泛指其他蟲類吐的絲。 3. 蠶絲。 ? 唐 陸龜蒙 《采藥賦》: “蟲絲織怨以成段, 象酒蠲愁而判劑。” ? 唐 趙摶 《琴歌》: “七弦脆斷蟲絲朽, 辨別不曾逢好手。”
- 虩然 威嚴貌。 ? 清 魏源 《<圣武記>序》: “故昔帝王處蒙業(yè)久安之世, 當(dāng)渙汗大號之日, 必虩然以軍令飭天下之人心。”
- 蟲串串 糧食被蟲蛀食后粘成的一串串小塊。 ? 王老九 《張老漢賣馀糧》詩: “有錢不置半年閑, 擱擱成了蟲串串, 賣給國家把國建, 建設(shè)工廠開礦山。”
- 虩 xì ㄒㄧˋ1)〔~~〕恐懼的樣子,如“震來~~,笑言啞啞。”
- 蟲書 1. 秦 八體書之一。 ? 王莽 變八體為六體。 又名鳥蟲書。 ? 《漢書?藝文志》: “六體者: 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 ? 顏師古 注: “蟲書, 謂為蟲鳥之形, 所以書幡信也。” ? 清 葉襄 《禹陵》詩: “窆石蟲書古, 穹碑鳥篆工。”參閱 漢 許慎 《<說文解字>敘》。 2. 謂蟲蝕過的痕跡像文字。 ? 唐 杜甫 《湘夫人祠》詩: “蟲書玉佩蘚, 燕舞翠帷塵。” ? 仇兆鰲 注: “蟲蝕如字書。” ? 唐 喬知之 《長信宮中樹》詩: “馀花鳥弄盡, 新葉蟲書遍。”
- 虨 bīn ㄅㄧㄣˉ1)虎皮上的斑紋。
- 蟲書鳥篆 鳥蟲書。 比喻無法認讀的字, 借指外國文字。 ? 《文明小史》第五十回: “ 勞航芥 上 黃撫臺 那里去, 正在外簽押房里談天, 巡捕傳進一個洋式片子來, 上面寫著蟲書鳥篆, 說有位洋老爺拜會大人。”
- 虧 kuī ㄎㄨㄟˉ1)見“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