虤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yán ㄧㄢˊ
1)虎怒。
- 虤虤 虎怒貌。 ? 唐 孟郊 《懊惱》詩: “求閑未得閑, 眾誚瞋虤虤。”
- 虣露 暴露。 亦引申指觸冒風雨寒暑, 奔走于途。 ? 《西京雜記》卷二: “ 朱買臣 為 會稽 太守, 懷章綬, 還至舍亭, 而國人未知也。 所知 錢勃 , 見其虣露, 乃勞之曰: ‘得無罷乎?’遺與紈扇。” ? 宋 張淏 《云谷雜記?徽宗艮岳》: “山骨虣露, 峰棱如削, 飄然有云姿鶴態。”
- 虥 zhàn ㄓㄢˋ1)古同“虦”。
- 虣闞 怒吼。 ?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 “貙虎虣闞, 不能威蚊囈;冠世之才, 不能合流俗。”
- 虥貓 淺毛虎。
- 虣虐 暴虐。 ? 《古文苑?秦惠文王<詛楚文>》: “虣虐不辜。” ? 章樵 注: “古文暴字, 《周禮》有‘司虣’。” ? 《后漢書?五行志三》: “ 竇太后 攝政, 其兄 竇憲 干事, 及 憲 諸弟皆貴顯, 并作威虣虐, 嘗所怨恨, 輒任客殺之。”
- 虦 zhàn ㄓㄢˋ1)〔~貓〕淺毛虎。
- 虣出 突然涌出。 ? 《后漢書?五行志三》: “ 安帝 永初 元年, 辛酉, 河南 新城 山水虣出, 突壞民田, 壞處泉水出, 深三丈。”
- 虧 kuī ㄎㄨㄟˉ1)見“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