脨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cù ㄘㄨˋ
1)古同“??”。
- 脩 xiū ㄒㄧㄡˉ1)同“修”。2)干肉:“凡肉~之頒賜,皆掌之。”3)舊時指教學的酬金:束~。~金。4)干枯。脩辭立誠 束脩 脩身潔行 進德脩業 偃兵脩文 簠簋不脩 不脩邊幅 封豨脩蛇 條脩葉貫
- 脧 juān ㄐㄩㄢˉ1)剝削:~削。~刻(搜刮)。2)削減,縮減。
- 脩上 脩上拼音:xiū shàng 注音:ㄒㄧㄨ ㄕㄤˋ 詞語解釋謂上身長。《莊子·外物》:“有人於彼,脩上而趨下,末僂而后耳。” 郭象 注:“長上而促下也。”
- 脦 de ㄉㄜ1)〔肋(lē)~〕見“肋2”。
- 脩下 脩下拼音:xiū xià 注音:ㄒㄧㄨ ㄒㄧㄚˋ 詞語解釋謂下身長。
- 脥肩 斂身。 ? 《文選?潘岳<射雉賦>》: “望黶合而翳皛, 雉脥肩而旋踵。” ? 徐爰 注: “人斂身謂之脥肩。”
- 脩業 脩業(脩業)拼音:xiū yè 注音:ㄒㄧㄨ ㄧㄜˋ 詞語解釋1.建立功業。《易·乾》:“君子進德脩業。” 晉 張華 《勵志》詩:“進德脩業,暉光日新。”2.學習知識,鉆研學問。《后漢書·蔡邕傳》:“脩業思真,棄此焉如?靜以俟命,不斁不渝。”3.經營產業。《史記·貨殖列傳》:“后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脩業而息之,遂至巨萬。”
- 脥 jiá ㄐㄧㄚˊ1)古同“頰”。
- 脩麗 脩麗(脩麗)拼音:xiū lì 注音:ㄒㄧㄨ ㄌㄧˋ 詞語解釋美觀。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粉水》:“ 粉水 旁有 文將軍 冢,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脩麗。”
- 脤膰之國 同姓之國。 ? 明 歸有光 《鎮平王府大奉國將軍孝門銘》: “脤膰之國, 親睦無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