脤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shèn ㄕㄣˋ
1)古代王侯祭社稷所用的肉。
- 脤膰 古代祭社稷和宗廟用的肉。 ? 《周禮?春官?大宗伯》: “以脤膰之禮, 親兄弟之國?!? ? 鄭玄 注: “脤膰, 社稷宗廟之肉, 以賜同姓之國, 同福祿也?!? ? 賈公彥 疏: “分而言之, 則脤是社稷之肉, 膰是宗廟之肉……而《公羊》《谷梁》皆云: 生居俎上曰脤, 熟居俎上曰膰, 非 鄭 義耳。”
- 脣齒相須 猶脣齒相依。
- 脤膰之國 同姓之國。 ? 明 歸有光 《鎮平王府大奉國將軍孝門銘》: “脤膰之國, 親睦無伍?!?
- 脣齒相依 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存。
- 脥 jiá ㄐㄧㄚˊ1)古同“頰”。
- 脣鎗舌劍 見“脣槍舌劍”。
- 脥肩 斂身。 ? 《文選?潘岳<射雉賦>》: “望黶合而翳皛, 雉脥肩而旋踵?!? ? 徐爰 注: “人斂身謂之脥肩?!?/li>
- 脣輔相連 又作:脣齒相依。語本《左傳·僖公五年》:“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 脦 de ㄉㄜ1)〔肋(lē)~〕見“肋2”。
- 脣腐齒落 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