繒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繒)
zēng ㄗㄥˉ
1)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纊(絲織品和絲綿的合稱)。~彩。
(繒)
zèng ㄗㄥˋ
1)捆,扎:把這根竿子~好。
(1)
繒
zēng
(2)
(形聲。從糸(mì),曾聲。本義: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
(3)
同本義 [silk fabrics]
繒,帛也。――《說文》
雜帛曰繒。――《三蒼》
瘞繒。――《禮記·禮運》
赤綈緣繒。――《漢書·匈奴傳》。注:“繒者帛之總名。”
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史記·滑稽列傳》
灌嬰,睢陽販繒者也。――《漢書·灌嬰傳》
(4)
又如:繒服(絲織的衣服);繒絮(絲絮。也指絲絮作成的棉衣);繒纊(絲布與絲棉絮的合稱);繒帛(絲綢之統稱);繒布(繒帛布疋)
(5)
通“矰”。古代射鳥用的箭 [arrow for shooting birds]
治其繒繳。――《戰國策·楚策四》
好弋者先具繳與繒。――《淮南子·說山》
繒繳充蹊。――《三國志·袁紹傳注》
(6)
又如:繒繳(即矰繳。獵取飛鳥的射具。繳為系在短箭上的絲繩;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7)
古國名 [Zeng state]。姒姓,相傳為夏禹后裔
(8)
姓
另見zèng
(1)
繒
zèng
(2)
綁;扎 [tie;bind;fasten]
繒絲為弦。――《新增格古要論·制琴法》
另見zēng
- 繒布 繒帛布疋。 ? 《韓詩外傳》卷八: “非繒布五谷也, 不可糴買而得也。” ? 《后漢書?西南夷傳?莋都》: “《遠夷樂德歌詩》曰: ‘……多賜繒布, 甘美酒食。 ’” ?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 “進封 恪 陽都侯 ……賜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繒布各萬匹。” ? 唐 陳鴻 《東城老父傳》: “見 張說 之領 幽州 也, 每歲入關, 輒長轅挽輻車, 輦 河間 薊州 庸調繒布, 駕槥連軏, 坌入關門。”
- 繕飾 修葺裝飾。 ? 《后漢書?楊震傳》: “雕修繕飾, 窮極巧伎。” ? 前蜀 杜光庭 《代陶福太保修濜口化請額表》: “芝田柰苑, 咸荷精嚴;古廟儒宮, 亦蒙繕飾。” II修理整治。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國新流亡, 今乃復殷給, 繕飾備利, 吳 必懼。”
- 繒帛 絲綢之統稱。 ? 《管子?國蓄》: “春賦以斂繒帛, 夏貸以收秋實。” ? 唐 白居易 《重賦》詩: “繒帛如山積, 絲絮似云屯。” ? 明 吳騏 《塞下曲》: “四牡騑騑出 玉門 , 詔持繒帛賜 烏孫 。”
- 繕録 繕録 基本解釋:1.謄寫。
- 繒彩 亦作“繒采”。 彩色繒帛。 ? 漢 賈誼 《新書?勢卑》: “以 漢 而歲致金絮繒彩, 是入貢職于蠻夷也。” ? 《南史?隱逸傳上?朱百年》: “有時出 山陰 為妻買繒采五三尺, 好飲酒, 遇醉或失之。”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利地區總述》: “齊發露頂, 或總剪剃, 繒彩絡額。” ? 清 孫枝蔚 《愛妾換馬》詩: “從列金釵十二行, 纏頭夜夜費繒彩。”
- 繕造 修造。 ? 《陳書?宣帝紀》: “今可宣敕主衣、尚方諸堂署等, 自非軍國資須, 不得繕造眾物。” ? 唐 狄仁杰 《言河朔人庶疏》: “修筑城池, 繕造兵甲。”
- 繒楮 帛和紙。 ? 宋 蘇轍 《次韻文氏外孫驥》: “賢哉 與可 詩中杰, 筆墨馀功散繒楮。”
- 繕覽 唐 代 南詔國 官名。 ? 《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 “大府主將曰演習, 副曰演覽;中府主將曰繕裔, 副曰繕覽。”
- 繒絮 繒帛絲綿。 亦指繒帛絲綿所制衣服。 ? 《史記?匈奴列傳》: “初, 匈奴 好 漢 繒絮食物。” ? 《后漢書?杜茂傳》: “又發委輸金帛繒絮供給軍士, 并賜邊民。” ? 唐 白居易 《贈內》詩: “繒絮足御寒, 何必錦繡文?”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皇甫真人》: “ 皇甫真人 , 號為有道術, 善風鑒。 ? 高宗 間因大雪中召入, 以手提其所衣繒絮至數襲, 謂 皇甫 曰: ‘先生何怕冷耶?’”
- 繕裔 唐 代 南詔國 官名。 ? 《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 “大府主將曰演習, 副曰演覽;中府主將曰繕裔, 副曰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