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頭日進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gān tóu rì jìn
【解釋】比喻學問、技藝等不斷進步
【出處】清·無名氏《后會仙記》:“(青青柳)復吟云:‘學問無窮水接天,竿頭日進古人言。’”
【示例】蘇曼殊《馮春航談》:“又春航數年前所唱西曲,無如今日之美滿,實覺~,劇界前途,大有望于斯人云。”
【拼音碼】gtrj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比喻學問不斷上進
- 竿頭 竹竿的頂端。 比喻至高境界。 ? 唐 張...
- 日 rì ㄖˋ1)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月星辰。~晷(guī...
- 進 (進)jìn ㄐㄧㄣˋ1)向前或向上移動、發展,與“退”相對:前~。上...
- 竿頭 竹竿的頂端。 比喻至高境界。 ? 唐 張祜 《大酺樂》: “小兒一伎竿頭絕, 天下傳呼萬歲聲。”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 “或謂因古人所及, 更復精思, 故已到竿頭。”
- 竿頭步 比喻向至高境界前進的步伐。 ? 宋 范晞文 《對床夜語》卷五: “才高欲進竿頭步, 興到還磨盾鼻吟。”參見“ 竿頭 ”。
- 松頭日腦 詈詞。 猶言呆頭呆腦。 ?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 “你這個松頭日腦的家夥!你要管你自己的前途, 管別人抄家不抄家干嗎?”
- 日進斗金 rì jìn dǒu jīn 【解釋】一天能收進一斗黃金。形容發大財【出處】《胡雪巖》:“這個職位,一望而知是日進斗金的好差使。”【示例】我們希望能有~的好差使【拼音碼】rjdj【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蒸蒸日進 見“蒸蒸日上”。
- 百丈竿頭 bǎi zhàng gān tóu 【解釋】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景岑禪師》:“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拼音碼】bzgt【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 百尺竿頭 bǎi chǐ gān tóu 【解釋】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出處】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示例】夏衍《文藝與體育的因緣》:“我希望我國的體育事業,~,日新月異。”【拼音碼】bcgt【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很高的境界
- 竿頭直上 gān tóu zhí shàng 【解釋】比喻進步很快。【拼音碼】gtzs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比喻在取得很高的成就后爭取更高的成就。 ? 宋 朱熹 《答鞏仲至書》: “故聊復言之, 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 ? 梁啟超 《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 “ 麥喀士 、 赫胥黎 雖能難人, 而不能解難于人, 于是 頡德 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秦牧 《藝海拾貝?辯證規律在藝術創造上的運用》: “運用這種手法表現的事物, 往往能夠比實際生活中的事物還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解釋】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示例】上級領導表揚了他們的工作,并激勵他們~,爭取更大的成績。【拼音碼】bcgb【用法】復句式;作謂語、狀語;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績,還要努力【英文】make still further progress
- 竿頭日上 竿頭日上拼音:gān tóu rì shàng 注音:ㄍㄢ ㄊㄡˊ ㄖㄧˋ ㄕㄤˋ 成語解釋竿頭日上【拼音】:gān tóu rí shàng【解釋】:竿頭:竹竿尖頭;上:上升。比喻學業進步很快。【出處】:《秉燭談》:“招賢大師贈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人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竿頭一步 竿頭一步拼音:gān tóu yī bù 注音:ㄍㄢ ㄊㄡˊ ㄧ ㄅㄨˋ 成語解釋竿頭一步【拼音】:gān tóu yī bù【解釋】:比喻更進一步。【出處】:梁啟超《南海康先生傳》:“勇猛精進,竿頭一步。”
- 竿子 gān zi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
- 竿影 豎竿的影子。 ? 唐 韓翃 《送客水路歸陜》詩: “相風竿影曉來斜, 渭水 東流去不賒。”
- 竿城 古地名。 在今 河南省 濮陽縣 東北。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 河 之西岸有 竿城 。 ? 《郡國志》曰: ‘ 衛縣 有 竿城 ’者也。”
- 竿摩 1. 謂相逼近。 ? 《后漢書?董卓傳》: “ 卓 遂僭擬車服, 乘金華青蓋, 瓜畫兩轓, 時人號‘竿摩車’, 言其服飾近天子也。” ? 李賢 注: “竿摩, 謂相逼近也。” ? 晉 袁宏 《后漢紀?獻帝紀一》: “ 卓 乘金蓋車, 時人號‘竿摩車’, 言逼上也。” 2. 干求, 請托。 竿, 通“ 干 ”。 ? 清 方以智 《通雅?釋詁》: “竿摩, 猶干劘也。 今俗以事干人亦謂相竿摩。” ? 清 黃宗羲 《張元岵先生墓志銘》: “ 許淮安 同生 初見先生, 語之曰: ‘為官自居鄉始, 子其慎諸。 ’先生由此一生無竿摩郡邑之事。”
- 竿叉 叉竿。 ? 宋 蘇轍 《王詵都尉寶繪堂詞》: “錦囊犀軸堆象床, 竿叉連幅翻云光。”按, 此指畫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