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諦是什么意思
- zhēndì
真實(shí)的意義或道理:探索人生的~。
- 真 zhēn ㄓㄣˉ1)與客觀事實(shí)相符合,與“假”、“偽”相對:~誠。~諦...
- 諦 (諦)dì ㄉㄧˋ1)仔細(xì):~聽。~視。~觀。~思。2)道理:真~。妙...
- 真謹(jǐn) 認(rèn)真鄭重。 ? 《元典章?禮部四?蒙古學(xué)》: “今后諸衙門依例貢進(jìn)表章, 并用 蒙古 字書寫, 務(wù)要真謹(jǐn), 仰照驗(yàn)施行。”
- 真說 佛典謂佛有二種說法, 一為真說, 一為俗說。 如說無常等、薀處界等、念住等, 屬真說。 見 錫蘭 所傳《論事?大品》第一章。 參閱 呂澄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三論宗》。
- 真象 1. 指“瞎子摸象”故事中的象的完整形體。 典出《大般涅盤經(jīng)》卷三二, 謂眾盲摸象, 各說異端, 不見象之真體。 ? 清 錢謙益 《仙壇倡和詩》之三: “盲人說法迷真象, 狂子談禪好假龍。”參見“ 盲人摸象 ”。 2. 真相。 事情的真實(shí)情況。 ? 周而復(fù)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 秦媽媽 想起往日那些錯(cuò)綜復(fù)雜的斗爭, 使人眼花繚亂, 不容易立刻看出內(nèi)在的真象。”
- 真語 1. 佛教語。 說真如一實(shí)之理之語, 即不作曲示的實(shí)語。 ? 唐 棲白 《寄南山景禪師》詩: “一度林前見 遠(yuǎn)公 , 靜聞?wù)嬲Z世情空。” ?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五: “憑取一真語, 天官自相尋。” 2. 真實(shí)的話。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至今重游此山, 覺童語終是真語。”
- 真贗 真贗拼音:zhēn yàn 注音:ㄓㄣ ㄧㄢˋ 詞語解釋見“ 真贋 ”。
- 真詣 謂精深的造詣。 ? 清 陳田 《明詩紀(jì)事丙簽?陳章》: “ 楊循吉 七人聯(lián)句詩, 記 陳一夔 好作詩, 醞釀典則, 時(shí)有真詣?wù)Z。”
- 真貝 古代奴隸社會奴隸主作為賜品的貝殼。 我國在 殷 周 時(shí)期亦以為貨幣。 ?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節(jié): “我國貨幣的歷史是由真貝而珧貝而骨貝而銅貝(所謂蟻鼻錢), 而或?yàn)橐院蟮你U刀鐵錢等。”在 云南 一帶, 一直用到 清 初。
- 真質(zhì) 1. 本質(zhì), 實(shí)質(zhì)。 ?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今案其真質(zhì), 而謂民性已善者, 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 2. 猶純樸。 ? 明 馬愈 《馬氏日抄?水火稱毒》: “ 天竺國 人性狷急, 志尚真質(zhì), 于財(cái)無茍得, 于義有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