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釋】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出處】《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示例】吾觀劉琦過于酒色,~,今見面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
【拼音碼】brgh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用于事物或人
【英文】the disease is not curable
【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景公得了重病,秦國國王秦桓公派名醫緩去為其治病,緩見了晉景公,好脈后搖頭說:“大王的病已經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藥力是無法到達的。”果然沒多久,晉景公就病死了
- 病 bìng ㄅㄧㄥˋ1)生物體發生不健康的現象:疾~。~癥。~例。~痛。...
- 入 rù ㄖㄨˋ1)進,由外到內:進~。~夢。2)適合,恰好合適:~選。~...
- 膏肓 gāohuāng見〖病入膏〗肓。
- 深入膏肓 謂毛病已經無可救藥。
- 泉石膏肓 quán shí gāo huāng 【解釋】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肓”,據說這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出處】《新唐書·田游巖傳》:“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固疾者。”【示例】~,自敘不仁之意。(宋·胡繼宗《書言故事·隱逸類》)【拼音碼】qsgh【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 膏肓之疾 gāo huāng zhī jí 【解釋】指不可醫治的絕癥。【出處】《左傳·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示例】必欲聞之,則當先之以卑辭,中之以喜色,則~,不勞扁鵲而自愈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拼音碼】ghzj
- 病入骨隨 bìng rù gǔ suǐ 【解釋】骨隨:骨髓。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或事態嚴重無法挽救【出處】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無請也。”【拼音碼】brgs【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用于事物或人【英文】sick beyond cure
- 病免 以病免職。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 相如 既病免, 家居 茂陵 。” ? 《漢書?揚雄傳贊》: “ 雄 以病免, 復召為大夫。” ?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尋授 蘇州 刺史, 一年, 即病免歸;授刑部侍郎, 不久, 又病免歸;除 河南 尹, 三年, 又病免歸。”
- 病入骨髓 病入骨髓拼音:bìng rù gǔ suǐ 注音:ㄅㄧㄥˋ ㄖㄨˋ ㄍㄨˇ ㄙㄨㄟˇ 成語解釋病入骨髓【拼音】:bìng rù gǔ suǐ【解釋】: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出處】:《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 病僧勸患僧 謂同病相憐, 互相慰藉。 ?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三摺: “也不是我病僧勸患僧, 有一日押向 云陽 市上行……方才道悔不當初。”
- 病況 bìngkuàng病情。
- 病像 疾病表現出來的癥狀。 ? 蕭紅 《生死場》九: “城里派人來檢查, 有病像的都用車子拉進城去, 老太婆也拉, 孩子也拉, 拉去打針。”
- 病創 受傷。 ? 《史記?高祖本紀》: “ 漢王 病創臥, 張良 強請 漢王 起行勞軍, 以安士卒。”
- 病假條 bìngjiàtiáo[certificate for sick leave] 針對病人所患疾病,醫生開出的病情證明,供病人向所在單位請病假之用
- 病利 指疾苦與利益之事。 ? 《后漢書?羊續傳》: “乃班宣政令, 候民病利, 百姓歡服。” ? 《后漢書?循吏傳?孟嘗》: “ 嘗 到官, 革易前敝, 求民病利。” ? 李賢 注: “人所病苦及利益之事也。”
- 病假 bìngjià因病請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