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是什么意思
- fèi ㄈㄟˋ
1)〔~子〕由于暑天出汗過多,引起汗腺發(fā)炎,皮膚表面生出來的小紅疹,很癢。
féi ㄈㄟˊ
1)古代稱偏癱癥:風(fēng)~。
- 痱子 fèi zi皮膚病,暑天皮膚上起的紅色或白色小疹,很刺癢,常由出汗多、皮膚不清潔、毛孔被泥垢堵塞引起。
- 痰飲 中醫(yī)病癥名。 四飲之一。 指體內(nèi)過量水液不得輸化、停留或滲注于某一部位而發(fā)生的疾病。 一般認為“稠濁者為痰, 清稀者為飲”。 ?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 “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腸間, 瀝瀝有聲, 謂之痰飲?!?
- 痱子粉 fèi zifěn用滑石粉、氧化鋅、水楊酸、硫磺、薄荷腦等加香料制成的一種藥粉,可用來防治痱子。
- 痰迷心竅 tán mí xīn qiào 【解釋】指中風(fēng)昏迷。也形容一心貪圖某一事物而失去理智。【拼音碼】tmxq【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痱瘡 亦作“痱瘡”。 即痱子。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三?滑石》﹝集解﹞引 蘇頌 曰: “今人多用冷石作粉, 治痱瘡, 或云即滑石也?!眳⒁姟?痱子 ”。
- 痰迷 1. 指癲癇。 ? 郭沫若 《一只手》四: “她素來是有這種痰迷癥的, 停不一會兒自己會好起來, 最好你不要動她?!眳⒁姟?痰迷心竅 ”。 2. 比喻頭腦發(fā)昏, 神智不清。 ?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續(xù)集?王土地》: “居停謂先生思為官, 入痰迷矣?!?
- 痱癗 亦作“痱磊”。 小腫。 亦泛指疹樣小粒塊。 ?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三: “痱癗, 小腫也。” ? 唐 韓愈 《嘲鼾睡》詩: “木枕卜字裂, 鏡面生痱癗?!? ? 《埤雅?釋魚》: “蟾除吐生, 腹白背黑, 皮上多痱磊, 跳行舒遲?!?/li>
- 痰盒 有蓋的盛痰的器皿。 ? 《紅樓夢》第八三回: “ 紫鵑 連忙過來捧痰盒兒接痰?!?
- 痱磊 見“ 痱癗 ”。
- 痰盂 tányú(~兒)盛痰用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