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瑙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mǎnǎo
礦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種顏色,多呈層狀或環狀,質地堅硬耐磨,可用做磨具、儀表軸承等,也可做貴重的裝飾品。
- 瑪 (瑪)mǎ ㄇㄚˇ1)〔~瑙〕礦物,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有多種顏色,質...
- 瑙 nǎo ㄋㄠˇ1)〔瑪~〕見“瑪”。多瑙河 瑪瑙
- 纏絲瑪瑙 見“ 纏絲馬腦 ”。
- 瑪蒂爾達(卡諾薩的) [Matilda of Canossa]意大利語作Matilde,別名偉大的女伯爵瑪蒂爾達(Matilda the Great Countess)。(1046,托斯卡納 盧卡~1115.7.24,羅馬涅 邦代諾) 托斯卡納女伯爵。為教皇圣格列高利七世的密友,曾支持他與皇帝亨利四世對抗(參閱主教敘任權之爭[Investiture Controversy])。就是在她的卡諾薩城堡里,皇帝親自向教皇赤足悔罪(1077)。亨利第二次被開除教籍后,她斷斷續續與亨利作戰,有時還親自披甲上陣,直到亨利去世(1106)。她資助教皇的軍事行動,還慫恿亨利的兒子康拉德反抗他的父親(1093)。她因對羅馬教皇的堅定支持,使她在1634年遷葬于圣彼得教堂。
- 瑪格麗特(都鐸) [Margaret Tudor](1489.11.29,英格蘭 倫敦~1541.10.18,蘇格蘭 珀斯 梅斯文) 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1505~1513)的王后。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之女,為改善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關系而嫁給詹姆斯。詹姆斯四世死(1513)后,她代幼子詹姆斯五世(1512~1542)主持朝政。嫁給親英的安格斯伯爵后(1514),被迫放棄攝政,但是仍在蘇格蘭親英派與親法派的沖突中起關鍵作用,為財政利益而轉移忠誠。1527年與安格斯的婚姻宣布無效,又嫁給梅斯文男爵亨利·斯圖爾特,斯圖爾特成為詹姆斯的主要顧問。
- 瑪鋼 mǎgāng可鍛鑄鐵。
- 瑪格麗特(蘇格蘭的),圣 [Margaret of Scotland, St.](1045?匈牙利?~1093.11.16,愛丁堡;1250年封圣,瞻禮日11月16日,蘇格蘭瞻禮日6月16日) 蘇格蘭的主保女圣人。她是埃德加(埃特爾英)的妹妹,同馬爾科姆三世結婚,他們的三個兒子繼承了蘇格蘭的王位。她修建寺院,為公正而作出努力,改善窮人的生活環境,并勸服馬爾科姆三世實行教會改革使蘇格蘭宗教和文化生活發生了轉變。
- 瑪雅文化 瑪雅文化拼音:mǎ yǎ wén huà 注音:ㄇㄚˇ ㄧㄚˇ ㄨㄣˊ ㄏㄨㄚˋ 詞語解釋 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三大文化之一。由居住于今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瑪雅人創造。公元3-9世紀最為興盛。建立了一系列城邦;建筑布局嚴謹、結構宏偉,有金字塔式臺廟、殿堂、宮室等;雕刻、彩陶、壁畫精美;有精確的歷法和數學;創造了象形文字,樹立紀年石柱以記載歷史大事。后衰落,16世紀又遭西班牙殖民者毀滅性破壞。
- 瑪格麗特(昂古萊姆的) [Margaret of Angouleme]又稱那瓦爾的瑪格麗特(Margaret of Navarre),法語作Marguerite d'Angouleme。(1492.4.11,法國 昂古萊姆~1549.12.21,奧多斯比戈爾雷) 納瓦拉的亨利二世的王后,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杰出人物。她是昂古萊姆伯爵之女。其弟法國國王弗蘭西斯一世于1515年登基之后,她開始干預朝政。第一個丈夫死后,1525年嫁給亨利。她以人文主義者和改革派以及作家(如拉伯雷)的資助人而著稱,她本人也是作家和詩人;其最重要的作品是《七日談》,一部模仿薄伽丘的《十日談》寫出的72篇故事集,于1558~1559年間出版。
- 玜 hóng ㄏㄨㄥˊ1)古同“玒”。
- 玝 wǔ ㄨˇ1)古人名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