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是什么意思
- yīn ㄧㄣˉ
1)〔~氳〕a.煙云彌漫,如“靈山多秀色,空水共~~”;b.中國哲學(xué)術(shù)語,指萬物由相互作用而變化生長,如“天地~~,萬物化醇”。
- 氤氤氳氳 煙云或氣體極盛貌。 ? 唐 韋執(zhí)中 《白云無心賦》: “氤氤氳氳, 或聚或分, 其散也氣, 其興也云。” ? 明 高明 《琵琶記?丹陛陳情》: “合殿里只聞得一陣氤氤氳氳, 非煙非霧, 撲鼻的御爐香。”
- 氣 qì ㄑㄧˋ1)見“氣”。
- 氤氳 1. 古代指陰陽二氣交會(huì)和合之狀。 ? 《白虎通?嫁娶》引《易》: “天地氤氳, 萬物化淳。”按, 今本《易?系辭下》作“絪縕”。 ? 南朝 陳 徐陵《勸進(jìn)梁元帝表》: “自氤氳混沌之世, 驪連 、 栗陸 之君, 卦起龍圖, 文因鳥跡。” ? 《舊唐書?李義府傳》: “邃初冥昧, 元?dú)怆硽琛!?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賈相壽詞》: “聽萬物氤氳, 從來形色, 每向靜中覷。” ? 清 龔自珍 《辨仙行》: “仙者乃非 松喬 倫, 亦無英魄與烈魂;彼但墮落鬼與神, 太乙主宰先氤氳。” 2. 迷茫貌;彌漫貌。 ? 三國 魏 曹植 《九華扇賦》: “效虬龍之蜿蟬, 法虹霓之氤氳。”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沮水》: “ 漢武帝 獲寶鼎于 汾 陰, 將薦之 甘泉 。 鼎至 中山 , 氤氳有黃云蓋焉。” ?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摺: “又不是輕云薄霧, 都只是香煙人氣, 兩般兒氤氳得不分明。” ? 《孽海花》第一回: “但覺春光澹宕, 香氣氤氳, 一陣陣從簾縫里透出來。” ? 朱自清 《冬天》: “﹝洋爐子﹞太高了, 父親得常常站起來, 微微地仰著臉, 覷著眼睛, 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jìn)筷子, 夾起豆腐, 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 3. 指彌漫的煙氣。 ? 曹禺 《日出》第一幕: “﹝ 陳白露 ﹞自己很熟練地燃上香煙, 悠悠然吐出淡藍(lán)色的氤氳。” 4. 濃烈的氣味。 多指香氣。 ? 南朝 梁 沈約 《芳樹》詩: “氤氳非一香, 參差多異色。” ?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器玩?椅杌》: “焚此香也, 自下而升者, 能使氤氳透骨。” ?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 “因?yàn)樗粝碌碾硽柙谒吡酥髤s專門在他的嗅覺上作用起來。”
- 氫鍵 [hydrogen bonding]相鄰分子中成對原子間的相互作用,比離子鍵或共價(jià)鍵弱,但是比范德瓦耳斯力強(qiáng),排列分子并使其聚在一起。成對的原子一個(gè)是以共價(jià)鍵與氮原子或氧原子結(jié)合的氫原子(-NH或-OH),稱為給體;另一個(gè)原子是氮或氧或帶負(fù)電的粒子,稱為受體。給體有效地將氫與受體氮或氧原子的電子共享。水是離子化合物和許多其他物質(zhì)的良好溶劑,因其極易與溶質(zhì)形成氫鍵。蛋白質(zhì)內(nèi)氨基酸之間的氫鍵決定其三級結(jié)構(gòu)。DNA兩條鏈上的核苷酸中含氮堿基之間的氫鍵(鳥嘌呤與胞嘧啶,腺嘌呤與胸腺嘧啶)掌握遺傳信息傳遞的關(guān)鍵。
- 氤氳使者 即氤氳大使。 ? 清 李漁 《憐香伴?搜挾》: “莫道姻緣是偶然, 紅絲端的暗中牽, 自家氤氳使者便是。”
- 氫離子濃度指數(shù) qīnlízǐnóngdùzhǐshù表示溶液酸性和堿性程度的數(shù)值,即所含氫離子濃度的常用對數(shù)的負(fù)值。如某溶液所含氫離子的濃度為每升10-5克,它的氫離子濃度指數(shù)就是5。氫離子濃度指數(shù)一般在0至14之間,當(dāng)它為7時(shí),溶液呈中性;小于7時(shí)呈酸性,值愈小,酸性愈強(qiáng);大于7時(shí)呈堿性,值愈大,堿性愈強(qiáng)。通稱PH值。
- 氤氳叆叇 氤氳叆叇 基本解釋:氤氳:煙云彌漫的樣子;叆叇:云彩濃密。形容云氣彌漫濃厚。
- 氫氧根 qīngyǎnggēn羥基。
- 氤氳大使 傳說中掌婚姻的神。 ? 宋 陶谷 《清異錄?仙宗》: “世人陰陽之契, 有繾綣司總統(tǒng), 其長官號氤氳大使, 諸夙緣冥數(shù)當(dāng)合者, 須鴛鴦牒下乃成。”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五: “多是氤氳大使暗中主張, 非人力可以安排也。”
- 氫氧化鎂 氫氧化鎂 基本解釋:化學(xué)式mg(oh)2。白色粉末。中強(qiáng)堿。不溶于水。能跟酸反應(yīng)。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而得。主要用于生產(chǎn)金屬鎂,醫(yī)療上可作解酸藥和緩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