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bīnglBng
(1)
[betel palm]∶一種常綠喬木(Areca cathecu),樹干很高,羽狀復葉。果實可以吃,也供藥用,能助消化,又有驅除絳蟲的作用。生長在熱帶地方
(2)
[betel nut]∶這種植物的果實
- 檳 (檳)bīn ㄅㄧㄣˉ1)〔~子〕蘋果屬中的一種,比蘋果小,熟的時候紫...
- 榔 láng ㄌㄤˊ1)〔~頭〕錘子。2)〔~榆〕落葉喬木,木材堅硬致密。...
- 馬檳榔 果實名。 色紫味甘, 可食用, 亦供藥用。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馬檳榔》: “馬檳榔生 滇 南 金齒 、 沅江 諸夷地, 蔓生。 結實大如葡萄, 紫色味甘, 內有核, 頗似大楓子而殼稍薄, 團長斜扁不等。 核內有仁, 亦甜。” ? 明 吳寬 《記園中草木?馬檳榔》詩: “有樹吾不識, 人云馬檳榔。” ? 《廣群芳譜?藥譜七?馬檳榔》: “馬檳榔雖乾, 嚼之軟美, 嚼完以新汲水送下, 其清甜香美, 凡果無與為此……治產難, 傷寒熱病, 惡瘡腫毒, 俱以冷水嚼服數枚。”一說, 即何首烏。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三》: “ 粵 西有馬檳榔, 不知為何物, 至是見州人俱切為片, 和蔞葉以敬客, 代檳榔焉, 呼為馬檳榔, 不知為何首烏也。”
- 檳榔嶼 檳榔嶼拼音:bīng láng yǔ 注音:ㄅㄧㄥ ㄌㄤˊ ㄧㄩˇ 詞語解釋 馬來西亞重要島嶼。面積285平方千米,人口476萬(1980年),其中三分之二是華人。島上檳城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海港。多名勝古跡,風景秀麗,為旅游勝地。 [Penang]馬來語作Pinang。馬來西亞島嶼,位于馬來半島西北部海岸外,檳榔嶼州的一部分。位于東北部的喬治市是其首府和主要港口(人口約220,000〔1991〕)。1786年英國開始在此建立殖民地。1826年檳榔嶼(1867年以前稱為威爾士親王島)與馬六甲、新加坡合組為海峽殖民地。19世紀中葉起,檳榔嶼是錫和橡膠市場。1948年成為馬來亞聯邦的一部分,后來成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20世紀晚期檳榔嶼成為馬來西亞主要的旅游中心,主要在北海岸巴都菲寧宜建有豪華的度假飯店。人口約1,100,000(1991)。
- 檳椥 越南 地名。
- 檳樹 bīnshù[Chinese sweet gum] 楓香
- 檳樹 檳樹(檳樹)拼音:bīn shù 注音: 詞語解釋◎ 檳樹 bīnshù[Chinese sweet gum] 楓香
- 櫧 (櫧)zhū ㄓㄨˉ1)常綠喬木,葉長橢圓形,花黃綠色,果實球形。木材堅硬,可制器具。
- 檳子 bīnzi(1)[malus](2)檳子樹,一種蘋果樹。果實紅色,熟后轉紫,個小,味酸甜帶澀(3)檳子樹結的果實
- 櫧子 櫧木的果實。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櫧子》: “櫧子處處山谷有之。 其木大者數抱, 高二三丈……結實大如槲子, 外有小苞, 霜后苞裂子墜。 子圓褐而有尖, 大如菩提子。 內仁如杏仁, 生食苦澀, 煮炒乃帶甘, 亦可磨粉。 甜櫧子粒小, 木文細白, 俗名面櫧。 苦櫧子粒大, 木文粗赤, 俗名血櫧, 其色黑者名鐵櫧。”
- 檳 (檳)bīn ㄅㄧㄣˉ1)〔~子〕蘋果屬中的一種,比蘋果小,熟的時候紫紅色,味酸甜,略有點澀。(檳)bīng ㄅㄧㄥˉ1)〔~榔〕a.常綠喬木,生長在熱帶,果實可食,亦可入藥;b.這種植物的果實。檳bīn另見bīng(檳榔)檳子 檳榔 香檳酒 檳樹
- 槡 sāng ㄙㄤˉ1)同“桑”。
- 槞 lóng ㄌㄨㄥˊ1)古同“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