槡是什么意思
- 槢 xí ㄒㄧˊ1)古書上說的一種樹,木材堅(jiān)硬。2)起接合作用的木構(gòu)件:“楯類騰蛇,~似瓊英。”dié ㄉㄧㄝˊ1)柃中栓。2)檻下橫木。
- 櫧子 櫧木的果實(shí)。 ?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果二?櫧子》: “櫧子處處山谷有之。 其木大者數(shù)抱, 高二三丈……結(jié)實(shí)大如槲子, 外有小苞, 霜后苞裂子墜。 子圓褐而有尖, 大如菩提子。 內(nèi)仁如杏仁, 生食苦澀, 煮炒乃帶甘, 亦可磨粉。 甜櫧子粒小, 木文細(xì)白, 俗名面櫧。 苦櫧子粒大, 木文粗赤, 俗名血櫧, 其色黑者名鐵櫧。”
- 槣 jī ㄐㄧˉ1)用筷子夾取物。guī ㄍㄨㄟˉ1)載。
- 櫧 (櫧)zhū ㄓㄨˉ1)常綠喬木,葉長橢圓形,花黃綠色,果實(shí)球形。木材堅(jiān)硬,可制器具。
- 槤 lián ㄌㄧㄢˊliǎn ㄌㄧㄢˇ1)均見“梿”。
- 檳樹 bīnshù[Chinese sweet gum] 楓香
- 槤枷 脫粒用的農(nóng)具。 由一個(gè)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板構(gòu)成, 用來拍打谷物, 使子粒掉下來。 ? 《解放日報(bào)》1942.8.28: “這天太陽特別好, 在廣場上, 平鋪著淡黃色的麥穗, 男的女的, 老的少的, 都拿起槤枷, 一起一落地打著, 那肉紅色的麥粒, 就沉淀在麥穗的底下了。”
- 檳榔嶼 檳榔嶼拼音:bīng láng yǔ 注音:ㄅㄧㄥ ㄌㄤˊ ㄧㄩˇ 詞語解釋 馬來西亞重要島嶼。面積285平方千米,人口476萬(1980年),其中三分之二是華人。島上檳城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海港。多名勝古跡,風(fēng)景秀麗,為旅游勝地。 [Penang]馬來語作Pinang。馬來西亞島嶼,位于馬來半島西北部海岸外,檳榔嶼州的一部分。位于東北部的喬治市是其首府和主要港口(人口約220,000〔1991〕)。1786年英國開始在此建立殖民地。1826年檳榔嶼(1867年以前稱為威爾士親王島)與馬六甲、新加坡合組為海峽殖民地。19世紀(jì)中葉起,檳榔嶼是錫和橡膠市場。1948年成為馬來亞聯(lián)邦的一部分,后來成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20世紀(jì)晚期檳榔嶼成為馬來西亞主要的旅游中心,主要在北海岸巴都菲寧宜建有豪華的度假飯店。人口約1,100,000(1991)。
- 槥 huì ㄏㄨㄟˋ1)小棺材:“令士卒從軍死者,為~歸其縣”。
- 檳榔 bīnglBng(1)[betel palm]∶一種常綠喬木(Areca cathecu),樹干很高,羽狀復(fù)葉。果實(shí)可以吃,也供藥用,能助消化,又有驅(qū)除絳蟲的作用。生長在熱帶地方(2)[betel nut]∶這種植物的果實(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