晼是什么意思
- wǎn ㄨㄢˇ
1)〔~晚〕太陽將落山的樣子,如“白日~~其將入兮。”
- 晼晚 1. 太陽偏西, 日將暮。 ? 《楚辭?九辯》: “白日晼晚其將入兮, 明月銷鑠而減毀。” ? 朱熹 集注: “晼晚, 景昳也。” ? 晉 陸機 《感時賦》: “夜綿邈其難終, 日晼晚而易落。” ? 唐 賈曾 《和宋之問下山歌》: “良游晼晚兮月呈光, 錦路逶迤兮山路長。” ? 清 曹寅 《雨霽過滄浪亭和壁間漫堂中丞韻》: “赤欄晼晚添春漲, 鼓角瀕疑小隊來。” 2. 年將老;老年時期。 ? 《文選?陸機<嘆逝賦>》: “時飄忽其不再, 老晼晚其將及。” ? 劉良 注: “晼晚, 日暮也, 比人年老也。” ?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 “我本衡門士, 晼晚竊一名。” ? 景耀月 《無題》詩之四: “晼晚年華總自悲, 羅巾淚盡已如癡。” 3. 指時令晚。 ? 北周 庾信 《周祀宗廟歌?皇夏》: “日月不居, 歲時晼晚。” ? 唐 劉禹錫 《百花行》: “時節易晼晚, 清陰覆池閣。”
- 晻黮 昏暗貌。
- 晼晼 日西斜;日將暮。 ? 三國 魏明帝 《燕歌行》: “白日晼晼忽西傾, 霜露慘凄涂庭階。” ? 唐 李節 《贈釋疏言還道林寺詩》: “ 湘水 超忽兮落日晼晼, 松覆秋亭兮蘭被春葩。” ? 宋 沈遘 《次韻和不疑借書鄰幾遇其寢》: “不如歸吾廬, 靜對日晼晼。”
- 晻鬰 晻鬰拼音:ǎn yù 注音:ㄢˇ ㄧㄩˋ 詞語解釋隆盛貌。 宋 葉適 《南安軍三先生祠堂記》:“然則三君子亦何以過諸大儒哉?蓋道之所以晻鬱於后者,天與人殊而人與己殊,道非其道而學非其學也。”
- 晽 lín ㄌㄧㄣˊ1)〔~~〕想要知道的樣子。
- 晻霮 陰暗貌。 ? 唐 謝偃 《高松賦》: “結晻霮之愁云, 黯蒼茫之寒日。”
- 晽晽 晽晽拼音:lín lín 注音:ㄌㄧㄣˊ ㄌㄧㄣˊ 詞語解釋求知貌。《淮南子·俶真訓》:“而知乃始昧昧晽晽,皆欲離其童蒙之心,而覺視於天地之間。” 高誘 注:“晽晽,欲所知之貌。”
- 晻靄 昏暗的云氣。 ? 宋 王安石 《定林示道源》詩: “迢迢晻靄中, 疑有白玉臺。” ? 宋 范成大 《立春日陪魏丞相登三江亭》詩: “佳節登臨始此回, 聊從晻靄望 蓬萊 。” II蔭蔽貌;重疊貌。 ? 南朝 陳 徐陵《與李那書》: “山澤晻靄, 松竹參差。” ? 宋 王安石 《我所思寄黃吉甫》詩: “像圖 釋迦 祠 老子 , 臺殿晻靄相重累。” ? 清 錢謙益 《聊且園記》: “老樹攫拏, 茂林晻靄。”
- 晾 liàng ㄌㄧㄤˋ1)把衣服等放在陽光下,或放在通風透氣的地方使干:~曬。~干。·參考詞匯:air dry in the sun晾臺 晾干 白鶴晾翅 晾曬
- 晻郁 隆盛貌。 ? 宋 葉適 《南安軍三先生祠堂記》: “然則三君子亦何以過諸大儒哉?蓋道之所以晻郁于后者, 天與人殊而人與己殊, 道非其道而學非其學也。”